云雀

职场随笔创造职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5/3 16:25:22   
开篇

欢迎你,欢迎来到这里,让我们一路向前,在职场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你肯定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资深的学习者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要学6年,如果算上幼儿园和研究生、博士阶段,那你的学习生涯可能要长达二十几年。

可是你现在面对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其实和在校园里的学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你在校园里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一种是知识获取,就是你要尽量多的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种是记忆塑造,就是把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尽可能的都记住。

可是当你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场人之后,面对生活和工作我们的学习却需要集中在另外两种类型上。一种是技能提升,如果你要更好的驾驭自己的工作,就要在某些专业技能上有很深厚的积累。另一种类型是问题解决,因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你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解决起来很棘手,这时候就需要发挥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对于整个形势的综合理解能力,才能去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常常夸奖一个人“懂行”,这里面就包含着很奇妙的东西,指的就是学习的后两种类型。这些是生活和工作里的特殊智慧和经验,不是仅靠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就能获得的,你也可以称它是“不可言喻的知识”。对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体现我们专业水平的高低。就像飞行员能迅速判断飞行状况,医生能果断处理手术中的意外,厨师能熟练做出很多高难度的菜肴,都是调用了这类“不可言喻的知识”。

这后两种类型的学习,才能真正让人做到知行合一。打个比方,知和行,其实就像老鼠们在研究对付猫的办法,有人说给猫挂个铃铛吧,一听到铃铛响,老鼠就知道猫来了,得赶紧跑。这就是“知”。可怎么能把这铃铛给猫挂上,这就是“行”。如果都停留在“知”的层面高谈阔论,那等着谁去“行”呢?

有位企业家就跟我说,自己特别怕下属总是去追新概念,讲到工作,动辄脱口而出“国民总时间、认知税、共同体危机、第一性原理”之类的,可是当你追问他攻克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案时,就变得严重缺乏思路。单纯的掉书袋可不行,如今的世界需要的是“聪明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要从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还有职场应用这四个维度,一起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同时结合最新的脑科学、教育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这些领域的新发现来帮你掌握学习的科学。

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终身学习者必须要具备的思维是什么?我会谈到三大学习思维,包括成长思维,阶梯思维和韧性思维,这三种思维能让你对学习更有自信心、成就感和掌控感。

第二个重要问题,怎么加速学习成效?我要带你了解5种学习方法,包括场景变换法、时机管理法、交替练习法、遗忘式学习法、暂时停机法,帮你打破学习误区,有效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第三个问题,面对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终身学习者?我会告诉你获得更多知识红利的四大学习策略。

第四个问题,怎么让学习助力你的职场发展?我要给你介绍职场当中的“远见”思维,包括职场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种重要的职场燃料。

除了这四个问题,我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想跟你分享,那就是:在这个时代,一个高效的终身学习者应该抱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知识在无限膨胀,知识的获得也更加快速便捷,为了避免陷入“无知而不自知”的状态,你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警觉的乐观主义者,一方面,对自己有可能的无知状态,或者是无知的领域,保持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另外一方面呢,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只有这样,你才能既不过分自大,又不过分自卑。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我想,这正是一个高效的终身学习者应该抱有的正确态度。

在这个课程开启之前,我想送给你一段“神话学之父”坎贝尔说过的话:

我们是即将到来的时代的“祖先”,我们自身不知情,却缔造了新时代的神话,我们将成为启示着新时代的神话模型。当下,就是一个开创性的时刻。我们要开始为一种令人沉醉的新酒制造全新的酒囊,而我们早已品尝过这酒的滋味。

现在,让我们一起与最聪明的人、在这个开创性的时刻,共同进化吧!

创造职场新路径0掌控你的学习能力

欢迎回到《创造职场新路径》。

在开篇里,我介绍了学习的四种类型,分别是知识获取、记忆塑造、技能提升和问题解决。通过这四种学习类型,可以全面提升你的学习成效。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终身学习者,除了要了解学习的类型之外,还必须要明确几个重要的学习思维。

第个学习思维:成长思维

让我先来问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出生时就由基因决定的,还是通过后天可以改变的呢?如果你认为智力大部分由先天决定,那你在学习上就偏向于固定思维,而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主动的学习获得大幅度的改善,那你在学习上就偏向于成长思维。

其实大多数人,要么是固定思维,要么是成长思维,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们是两种心态的混合。你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当中的智力水平换成艺术天赋、体能、商业技巧、性格等等。比如,我问你,你认为自己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还是通过后天可以改变的呢?你会发现,结论也是相同的。所以,当你在学习上更偏向于成长思维时,那么你就不仅会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能得到改善,你还会认为自己的体能、性格和艺术天赋也可以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你会认为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我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成长思维到底能带来什么。

有个叫格雷泽的人,他小时候的学习过程特别艰难,那些很简单的家庭作业,他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做完。老师很多次都想放弃这个孩子,想让他妈妈把他带到特殊学校去学习,但是,格雷泽最后却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一直读到大学。

听到这里,你一定想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格雷泽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他就在每次小测验或者是考试之前,认真的给自己制定计划和策略。但即便是这样,他也只能做到勉强及格。等到了高中的时候呢,他还是这样去做,但是,他为自己增加了一个策略,就是每次他收到成绩单的时候,都会去和老师核对自己的成绩,而且会认真和老师去讨论每一道题,如此以来,几乎90%的情况下,老师都会给他修改分数,就这样他能把d改成c,把c改成b。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意识到自己很擅长跟别人沟通,说服别人,等他上大学了,他就开始和教授们去磨嘴皮子,其实他是非常有意识的开始系统的训练自己的说服能力。虽然格雷泽不能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通过普通的方法很好的掌握知识,但是,他却并不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是不可以被改变的,所以他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方法训练自己,也就是怎么跟别人谈判,怎么能够很好的让别人去接受自己的每一个提议和想法,正是因为他这样日复一日有意识的练习,才让他逐渐用一个弱者的身份慢慢的去和强者对话,自己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强者。格雷泽后来成为了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之一,像他拍摄的《阿波罗3号》、《美人鱼》、《美丽心灵》等等电影,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你看,成长思维是能把失败者一步步带向成功的。所以,一定要相信,你的能力是可以拓展、改变和成长的,完全不必惧怕任何一次失败,因为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很多。

那么,怎么能够像格雷泽一样帮助自己找出需要成长的部分呢?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教给你,叫做“事前验尸”。验尸你一定都知道,通常是指一个人死了之后,用来了解他的死因的。那么,“事前验尸”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的工作非常的稳定,四五十岁之后突然失业了,那可能是因为哪些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呢?你可以通过提高哪些能力来抵抗这些风险呢?

这些被你列出来的能力,就是你需要去改进和成长的部分。成长思维就可以帮助你在学习上不断建立起自信心,获得改进和成长。现在你已经了解了终身学习者必须要具备的第一种思维,也就是成长思维。

第2个学习思维:阶梯思维

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你不能持久坚持学习,60%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缺乏自控力和意志力,而很有可能是你给自己规划的步子太大了。虽然你在理性上知道“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设置太大的目标。其实,只要是需要你花费三个月以上时间去完成的,就都是一种梦想了。

举例来说,通读0本书,背会个单词或是完成一个马拉松,这些都是梦想,会让人充满希望,满心欢喜。但你要是把整个焦点都放在了实现远大梦想上,实际上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为未来的梦想太大太远了,会让你感到灰心丧气。

阶梯思维的关键,就是要分清楚“步骤、目标和梦想”有什么不同。

首先,你应该把超过三个月以上才能实现的梦想,划分成可以量化的,能在一周到一个月时间之内实现的目标。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这就是一个梦想,而你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目标,比如你要读完销售高手必读的《影响力》这本书,这就是可以用2天完成。

接下来,你要做的,是进一步把目标分解成步骤。步骤是可以用一天一个小时甚至是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你要读完《影响力》这本书,那么你就可以把这本书的阅读分散在2天里,每天读20分钟。这样,你的目标就变成了可以轻松完成的步骤。

当每一天的阅读任务圆满完成,你的大脑就会给自己奖励,大脑分泌出的多巴胺会让你感受非常愉快,让你想要在第二天继续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大脑就会再次分泌出多巴胺,让你不断得到奖励,再次体会到愉悦。大脑喜爱这样的“快而小”的奖励。

听到这里,我建议你现在就写下“步骤、目标和梦想”这三栏,重新在这三栏填里具体的内容,一定要记住,需要三个月以上实现的就是“梦想”了;目标最好制定成一周或者是一个月可以实现的;而步骤是二十分钟、一个小时或者是一天可以实现的。在学习上不贪多贪大,这样才能容易行动起来。不要太着急获得一个大的成就,而是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