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天敌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建议含课内诗歌知识
届学生是使用统编版教材的第一届学生,在诗歌专项的复习中,应该有新的调整和策略。配合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年修订)》;参照天津卷近4年的高考真题和全国卷近2年的部分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动向;汇总新教材中的课内学习内容和考点,提出若干教学建议,仅供大家指正、参考。
涉及3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主要)、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提示: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普通高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
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必修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思考表达、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等方面的素养。
选择性必修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命题思路和框架。
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
命题指向
“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
命题和阅卷原则
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学业质量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质量描述:
2-3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3-3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在鉴赏中,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体现高雅的审美追求。
4-3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5-3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有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愿意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对此思考:
1.强调典型内容,典型题目,典型思维过程与方法,重视课内学习内容的梳理。
2.重视学习内容点与面的结合,追求学习内容的广度和规律。典型例题反复训练。
3.答题训练:重视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对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17.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天津解析版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15.“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16.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对此思考:
1.天津卷经典题型——怎样的画面、哪些情感
2.偏爱唐代宋代诗人
3.答题注意
画面题注意:翻译+意境特征+地点+时令图
人物形象题:外在(摘取翻译诗句)+内在(情感态度风格);从描写技巧入手+分析概括
赏析题注意:手法在前,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多角度思考(描写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
炼字题注意:手法+本义+诗中义(翻译),突出形象特征与人物情感。
语言风格题:写什么(选择的意象、意境、人物、事件)+怎么写(描写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为什么写(主旨情感)三个角度分析
其他高考试卷设题
年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
年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20.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1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14.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14.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对此思考:
1.情感内容的理解是考核重点,也重视形象、意象对情感的表现作用。浙江卷对艺术技巧的考核比较全面。
2.多选择唐宋诗人的作品。
一、梳理课内
1.《氓》(《诗经·卫风》)
2.《芣苢》(《诗经·国风·周南》
3.《离骚》(节选)(战国楚国屈原)
4.《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5.《短歌行》(魏晋曹操)
6.《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7.《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8.《蜀道难》(唐李白)
9.《蜀相》(唐杜甫)
10.《登高》(唐杜甫)
11.《琵琶行》(唐白居易)
12.《望海潮》(北宋柳永)
13.《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14.《声声慢》(宋李清照)
15.《扬州慢》(宋姜夔)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7.《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
18.《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现代郭沫若)
19.《红烛》(现代闻一多)
20.《大堰河——我的保姆》(现代艾青)
21.《再别康桥》(现代徐志摩)
22.《峨日朵雪山之侧》(当代昌耀)
23.《致云雀》(英国雪莱)
按时间顺序排列
古诗词诵读中的作品(24首)
《静女》(《诗经·邶风》)
《无衣》(《诗经·秦风》)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拟行路难(其四)》(南朝宋鲍照)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燕歌行并序》(唐高适)
《将进酒》(唐李白)
《登岳阳楼》(唐杜甫)
《客至》(唐杜甫)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锦瑟》(唐李商隐)
《虞美人》(南唐李煜)
《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北宋苏轼)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鹊桥仙》(北宋秦观)
《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
《书愤》(南宋陆游)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
《游园·皂罗袍》(明汤显祖)
单元学习要求
必修上第一单元: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尝试写作诗歌
必修上第三单元: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与李清照词的婉约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感受诗歌意境,欣赏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选必下第一单元:“品味诗歌之美”。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内容情感:爱情、劳动、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象征
手法汇总:
(分正侧)
(景物)——
正面描写:
视角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
多种感官(视听结合),
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
色彩衬托,
点染、白描、铺陈渲染
侧面描写:他人的评价,他景的衬托
(音乐)——正面描写,摹声与摹形;侧面描写,听者的感受,景物的烘托
(人物)——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衬托,景物的烘托,典型物象的象征意味
(分直接与间接)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叙事抒情,借典言情,借古伤今(伤己),托物言志
(分语句、语音、句式三类修辞)
1.语音修辞:叠词、对仗、押韵、连绵词
2.语句修辞
经典: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常考:对比、衬托
3.句式修辞
设问、反问、排比、反复、骈散结合,长短错落,重章叠唱
象征、抑扬、以小见大(选材技巧)
复习建议
1.“梳”梳理课内所学,建立内容、情感、手法的多项联系;结合课后学习提示有选择地讲解艺术手法;梳理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2.“译”,难度在翻译。加大阅读量,力求准确翻译诗歌。
3.“筛”复习重点——筛选典型考试内容(侧重唐宋时期作品,侧重情感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