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荆棘鸟》题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惊世之作。
她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医科学生,以理学优等荣誉学位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时,已显露出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特长。
她后来获得了儿童健康研究所硕士学位,继而领导美国纽黑文耶鲁医学院神经学系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工作。
她是数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基金会的赞助人,
还医院临床神经生理学顾问。
她让我再次想起中国的冯唐。
《荆棘鸟》整部作品的主题——爱和命运。
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
故事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
从帕迪·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等待成了梅吉一生的宿命。
拉尔夫若即若离,欲爱不能,欲罢不能,游移不定,让梅吉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煎熬。在无尽的等待中梅吉给自己的情感一个出口,她跟酷似拉尔夫的卢克结婚,然后离开卢克。
梅吉最终得到拉尔夫的孩子戴恩,都是梅吉对于心中挚爱的另一种方式的坚守。而拉尔夫在梅吉与姑妈玛丽卡森的巨额遗产之间选择了金钱。因为他知道金钱能帯给他他想要的权利,他想要的主教位置。
拉尔夫是教士,但他也是肉体凡胎,他一样爱女人,爱金钱,爱权利。
这也是作者刺向被神化了的教士一根最尖锐的荆棘。
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极富个性。
作品里生息着的是各式各样的奇妙人物:忠厚温雅的帕迪,始终以含蓄的方式深爱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
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
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克利里家其他勤劳的儿子们,将别的男人留给女人的精力和热忱献给了广阔无垠的德罗海达土地;
温良内向而又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卡森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女作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女性视角的印记。
对德罗海达牧场细腻的描写,让你一不小心就能闻到青草的味道,听到绵羊咩咩的叫声。
以及写女性或屈从与生活,或在不断自我突破、推拒、抵抗中前行,最终屈服于爱情也好,屈服于安定也好,勾勒了女性特有的柔弱的一面。
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腻的心理描绘,出神入化的动作描摹,恰如其分的外貌勾勒;再就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或设计冲突,或进行对比、反衬,以此烘托、凸显其性格、其本质。
小说富有个性的叙事结构也增添了作品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考琳·麦卡洛将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浓缩进了一本杰出的书里。
她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在结构上分为七部,每部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进行叙述,而将这七个部分贯串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纠葛;
为全书定下基调的,是作为题记的那个凄婉的传说,全书以荆棘鸟那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荆棘鸟》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