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古韵绍兴,水乡行

发布时间:2023/4/13 13:56:48   

绍兴,可以说是我的老友。

对于也是出生在水乡的我,绍兴的古韵和水乡情总是能给我特殊的情感和体悟。置身于绍兴,觉得这是真正的水乡。遥想着,溪岸水边的捣衣声和船桨敲击水面的清脆回响,漾开了,水乡的杳杳。

七八年前的鲁迅故里游,回想起来总是格外清晰。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会在一家家纪念品店流连,买一把粉色小扇子,就满心欢喜像拥有了世界。后来,却越觉遗憾,遗憾没有买印着“三味书屋”的扇子。看那有质地的扇子哗地打开,纸墨芬芳扑鼻。想拥有书生气息,潇洒姿态,而不再是追求粉色的少女心,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绍兴集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于一体。水和桥就像唇和齿的关系。绍兴有一万多座桥,水域面积之大也可想而知。绍兴称水乡,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乌篷船桥下行,吆喝声巷里传。呷一口绍兴黄酒,回肠中的悠然书生气染红了脸颊。

四小时的车程,却也不是让人十分反感。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车子开得不快,总觉得有无限的美景。旅行,就是该有到达目的地的欢喜和欣赏路上风景的心情。

书圣情,鹅池意

三月三,沐春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的故事耳熟能详。高中书法课老师便详细介绍过王羲之的圣笔之作。这是他曲水流觞醉酒之作,醒来之后王羲之自己也讶异于自己的才华。三月三,贤士雅集,曲水流觞,好不快意!一醉方休,飘飘然于天地之间,物我一体的畅快!

一见曲水流觞,并非有一见如故之感。只是在我的印象里都是高山流水,饮酒吟诗。“曲水流觞”地也是有些狭小了。恍若看见王右军着一件白袍,腰间系青丝带一缕,执一支笔身刻字已模糊的毛笔,蘸墨,在宣纸上笔转峰回,溅起点点墨痕,渲染渗透,撇捺顿挫。可谓是俯仰一世之间,有超脱世俗之外的高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一帮朋友一起饮酒作乐,感叹人生的沉浮和生死悲乐。感慨人的一生如此有限,不能够快意兴怀。所以要及时行乐,不负大好春光,也不负青春韶华。积极入世的态度与老庄无为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叹真迹未存,幸名作永传。一剪兰亭语,几番雅士情。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欣赏着王羲之,他们希望临摹,希望拥有真迹。但是,遗憾的是真迹已在帝王墓中。三岁孩童口中便知书圣,他们练书法首先是“永和九年”。对于“永和九年”的“永”字,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初中时候,买了毛毡和宣纸,就开始练书圣的传世之作。开篇的“永”字,着实让人苦恼不已,仿佛这是门槛,把“永”字写出神韵,才让你入门。于是,只能用,“笔法,岂是我能模仿的”,来安慰自己。

“兰亭”二字的碑竟是受过文革的摧残。可叹可叹,真是个连书圣也被否定的时代,不止是“无情、无德”,更是连要将这华夏的文化,通通消灭殆尽,可悲可叹呀!

在兰亭,不仅仅是欣赏《兰亭集序》,仅仅知道兰亭的故事是不够的,兰亭的故事很长,曲曲折折,其间真韵失而复得。但是王羲之的雅趣生活更值得玩味。

王羲之好养鹅。“鹅池”两字拆开作解,风格迥异。父子碑上才气和情谊尽显。鹅的体型和高贵的行走姿态,王羲之每每痴迷其中,忽而手中笔法亦如鹅的姿态般潇洒。坐在窗前,透过小孔看到池塘里嬉戏的鹅,不时发出几声求偶的叫声,看着这飘逸的姿态,也便成了纸上的行书。

你可以没有练习书法的雅趣,但是不能没有书圣的情怀。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我们很少会有杂念。横竖之间,我们学会淡然,学会平心静气。字如人生,戒骄戒躁,平平淡淡之中也未必总是波澜不惊。

那天傍晚,我寻访了蔡元培的故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位北大的校长的“兼容并包”并非只是办学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量。书圣故里的街道竟如此有古韵风味,飘飞的招牌旗让我想起了景阳冈上的“三碗不过岗”,只是如今哪里可寻似打虎英雄般的豪气。细看是“家电维修”“黄酒棒冰”,诸如此类的招牌。青石路踏出的古代风味,在这淡雅的小巷子中萦绕,不绝,直到一抹晚霞落下了黑夜的幕布。

冷酷者也有童年

笔尖与时代斗争的冷酷,锐意的双眉下凝视的坚毅从未变过。他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一针见血的文字,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钢笔笔尖银色刺眼的光,就如他的语气,他的目光,他的话语一样犀利,有着躲不及的锋芒。平实的文字下是不留情面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重访这绍兴的“镇城之宝”,看看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现在的模样。

迅哥儿儿时的四角天空,那越不过的童年墙围。深深的院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童年都是一样的。就算是冰冷的鲁迅先生,也并非没有一个彩色的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的女子所共拥有的是欢喜的童年回忆。

我也喜欢摘覆盆子,只是分不出这小小的果实到底是不是可口的覆盆子,因此摘来总是询问长辈。我眼里,长辈依旧是懂的许多,不管我年龄增长多少,仍旧享受那肯定后的安心。只是现在雪地里没有云雀了吧,也没有撒秕谷的乐趣了。只是少年闰土还戴着他的银项圈在孩子的梦里,他的叉子依旧在月光下映出逃窜的猹的模样。

圆了,先前的遗憾,一把扇子,也让我有了童年的欢喜,哪怕只是短暂的拥有时的欢喜。

鲁迅的故事很长。他弃医从文,他的学习历程,他的思想历程,他的婚姻历程。他的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封建道德下的父母之命。朱安苦等,却没有等到那颗冷酷的心的融化。这就是封建婚姻的悲哀吧,女子不能够去追求真正的爱情,而男子也甘愿沉默。门当户对不如两情相悦,媒妁之言不如有情一对。

鲁迅先生是一个时代。

钗头凤,重逢苦

要感谢古代文学课老师的《钗头凤》的讲解,让此行中我更能体会在沈园会面时的陆游和唐婉对视眼神中的悲痛和遗憾。这场爱情悲剧,也与封建礼教撇不开关系。这是错误的时代,而非错误的爱情。陆游在孝道和爱情中选择了孝,这本来就是一个两难,谁能权衡好二者的关系,就突破了爱情的一道坚实墙围。不能苛责,也要承受遗憾。

说实话,来绍兴之前,并不知道沈园和绍兴的关系,也不知道这次偶然而悲情的相遇竟是在古韵水乡。在这样适合两情相悦的水乡,却要经受再次见面时的物是人非,“满城春色宫墙柳”却敌不过“东风恶,欢情薄”。

从前,陆游给我的印象就是“夜阑卧听风吹雨”的爱国诗人。仕途坎坷万般无奈,却要平添爱情的坎坷。哪个人没有温柔的一面的呢,就算是爱国诗人,除了自己和国家的感情,也该留一段自己的情感。“错错错,莫莫莫”,心痛!不见当日红酥手和多情的话语。留下的只有一道破不了的墙围。

进入沈园,首先看到的便是挂满祝福牌子的亭廊,祈愿一同执笔写下的爱情是永远。我坐在水边,翻看着那些祈愿。此刻,便只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我思古人,伊彼大禹

入园便见耸立的大禹雕像,口耳相传的大禹治水故事,千千百百遍。

对这位先人,我们要有一份敬仰。“祭禹”的传统依旧被保持着,祠堂里的高香萦绕着千年英雄的巍峨形象。

会稽山下的大禹庙,静静地守着千年风雨的洗礼。“禹禅会稽”,是“会祭”。“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样的政治结盟被称为“宗庙会同”,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会盟的先河。诸侯会盟是各个诸侯国实力的排行和较量,谁强谁弱见分晓。

一睹大禹雕像的风姿,治水时的躬耕劳作,是朴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治水有功,便为英雄。十尺身高,华夏天地。

在大禹陵景区,我坐了一次乌篷船。碧绿的水波荡开合拢,船悠悠地顺着水波的方向起伏。那水,是江南水乡的绿,带有浣洗衣物的味道,有着河边青苔的墨绿色清香,也有阳光下樟树叶子的芬芳。撑船的阿公手脚并用,手上船桨划开,脚下船桨收起,恍若置身于江中,人在画中游。从前码头的艄公的吆喝,熟练地往返于湍急的江流中一叶扁舟,书中景,景中书。看着两岸的仿古式建筑,坐在前行的乌篷船里,真想时间就在此刻静止,让我陶醉于这水乡的情怀,做一个着轻衣的飘逸的水乡女子。

粉墙黛瓦间,温柔了,这水,这天。

最喜是柯岩

全程大雨,入园不久就鞋袜尽湿。不过这也是一番特殊的游历体验了。

在大雨中,柯岩是蒙眬。大佛下的我显得极其渺小,只能是仰视和敬畏。柯岩鲁镇是三天行程里最让我欢喜的。或许是这一场雨让我更执着于风景,亦或许是柯岩的水乡风味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绍兴。戏台,石桥,垂柳,黛瓦。游客稀少,大雨冲刷,泥沙聚下。实则有害怕,也少不了恐慌,但这大雨中的江南也着实有江南的味道。江南本就是多雨的,只是蒙蒙微雨添意境,大雨瓢泼就有些不便。踩着全湿的鞋袜,不顾一切地沉醉于水乡烟雨中。

小说就是生活,还原小说也是还原一种生活。小说中的也曾是现实,还原小说的场景和人物就是还原一个时代。鲁迅笔下的故事永远也不会褪色,孔乙己还会去咸亨酒店,那里还是会有茴香豆在等他。他还是会说“多乎哉?不多也。”

归程,便成了煎熬,湿气让人难受。这是绍兴给我的洗礼,我该平淡欢喜地接下这份恰好的馈赠。

梦里水乡绍兴黄酒五年陈善酿酒单瓶1.5L(陶坛半甜)半甜型整箱送礼热卖一瓶京东¥69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1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