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种类 >> 鬼才塞拉菲尼携神秘天书的创意,插图版
清晨当太阳吐露芬芳,这个可爱的男人走出门去。他行囊空空,两袖清风,一路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他只想睁开眼睛,多看一眼这美丽的世界。对他而言,双眼就是一把透视镜,这无与伦比的美丽,尽收眼底。
门刚打开的瞬间,那一窝谨小慎微的母鸡就一跃而出。阳光洒满庭院,照的母鸡暖洋洋的昏昏欲睡,瞧那脚步,走的是优柔寡断。
母鸡们的生活满是乐趣,瞧,只要那个可爱的男人列那儿洒下一把粮食,一阵鸡飞狗跳之后,满目疮痍,空气里都是鸡毛的味道。母鸡们争先恐后的左啄啄,右叼叼,乐此不疲,不知厌倦。
每当这时,列那儿那双眼睛里,充满了谜之微笑。他用这双洞察世界的眼睛,捕捉着生命中无与伦比的美妙。这个他从小长大的村庄里,鸡鸣鸭叫,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都是他的孩子,他与他们共生同心,为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列那儿是个特别的人,他特别到可以放弃该有的功名利禄反而喜欢田园生活。在那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他用最纯净的心,谱写了一篇篇生命之美,自然之姿。
这个位于法国的村庄里,原始之美与自然的结合总能带给列那儿别样的欢喜。他像个孩子一样,将目之所见的奇趣之乐,生灵之美捕捉。他就是形象的捕捉者,也是自然的聆听者。
大自然的美妙曾让这个可爱的男人为之迷醉,那些与自然生态心灵交融的时刻,都是他灵感的源泉。美的事物总能让人心旷神怡,列那儿也不例外。他把这一切的生机之美写于文中,用文字妆点自然之美,用诗意酿造艺术之境。
随着列那儿笔下的自然之态越来越具有艺术美感价值,他笔下家禽、飞鸟开始走进了千万读者的心里,自然文学的魅力打动了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作为法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作家,儒勒·列那尔在他的代表作《自然纪事》中以其洞察一切的眼睛,极具想象力的大脑与细腻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幅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美景。
栩栩如生的动态下,列那儿眼前的母鸡、鸭子、鹅、孔雀、牛、马、蛇、蜘蛛、蚂蚁、跳蚤、云雀、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就如一幅幅生机图,在他的世界里一遍遍的重演,复活再传承。他笔下的动物世界,呈现多元的形象,就像这本《自然纪事》里的配图一样,是具有诗意又富含趣味的自然纪事。
这本书就如一个动物园,大自然中的动物都被列那儿收归于笔下,就连那婀娜多姿的鲜花,硕果累累的葡萄园都难逃他的视角。在自然文学的领域里,列那儿这朵奇葩他把自然文学的独特之处呈现在读者面前。含有风景、声景及心景的多维画面,衍生了其审美的情趣,有了其审美价值。
《自然纪事》中叙述而出的自然魅力不仅让普通人对自然的田园生活羡慕,更是让后来的许多作家和艺术家深受影响。最出名的莫过于为这本书专门配图的闻名世界的“十大天书”之首《塞拉菲尼抄本》的创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塞拉菲尼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及艺术家,他的艺术之路就被这本《自然纪事》影响。塞拉菲尼曾经和这本《自然纪事》有个很值得回忆的故事,直到很多年后,当他再次手捧这本书后,他用自己富有想象力的大脑,画下了这一幅幅形态各异,充满魔力的叶片。
《自然纪事》这本书里有塞拉菲尼新创作的60余枚神秘叶片,是他向读者们下“新战书”,挑战人们的想象力。
这些文章里搭配的每一个叶片都是独一无二,且都是以拉丁文命名。它们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更神奇的是,这本书中的叶片配图都是用电脑绘制。塞拉菲尼赋予了它们更为丰富的细节,每一片叶子都可以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禁得起推敲和研究。
塞拉菲尼的配图绝对是这本《自然纪事》中最惊艳的搭配,这些叶片配图与列那儿的文字交相辉映,互相成就。美丽而灵动的文字搭配魔性而独特的叶片插图,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与灵动之美被这本书打造的非常完美。
塞拉菲尼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让喜欢他的人失望过,从年他的第一部神秘天书《塞拉菲尼抄本》问世,到如今的这本《自然纪事》的精美配图,塞拉菲尼用它精妙绝伦的超现实图画,与无人解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虚构与现实交错的异次元世界。
塞拉菲尼的《塞拉菲尼抄本》这部巨作至今仍被列为全球“十大神秘天书”之首。在年时,这部神秘天书就被“未读”引进中国。限量出售的书,没多久就抢购一空,成了绝版之作。如今,淘宝上的二手书几千元出售,可见塞拉菲尼的影响力与创造力非同凡响。
作为《自然纪事》的配图艺术家,塞拉菲尼对这本书的热爱可见一斑,这本比肩《昆虫记》的著作,一经出版就备受瞩目。这本书中的文字,会让每一个沉浸在自然文学魅力的读者为之心悦。读者们流连在灵动诗意的文字与奇幻的图画中,可以一窥万物流转真相,体悟生命之美与自然之奇。
列那儿对自然文学的贡献与艺术之美让他一度被人们称之为“大自然的诗人。”作文自然文学的创造者,列那儿的写作风格在西方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文笔犀利、幽默,行文凝练、简洁。他自始至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通透;他也是童真的艺术家,在万物生灵的热爱和保护上,列那儿永远对生灵心存悲悯。
列那儿的文学境界不仅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歌颂和热爱,他经常用较为凝练的短句与拟人化形容让每一个动物都能有人的感情和价值。在书中的八十多篇文章里,每一个动物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魅力。就连一只木质的公鸡,列那儿都能让一个死物死而复生,进而有了存在的意义,且传达出他对这些生命的独特见解。
比如在《公鸡》这篇文章里,列那儿就对这个高高悬挂于教堂上的木质公鸡进行了拟人化的描述,他写到,“他从来不曾歌唱,也从未在任何鸡窝里过夜,当然也未曾结识任何一只母鸡。他是木头做的,年复一年,他生活在一座老教堂的屋顶上。”
年久失修的教堂里,这只木公鸡避免不了被丢弃的命运。他看着眼前高楼耸立,一只新的公鸡尾巴高高翘起。两只公鸡似乎在激烈的斗争,就这样这只木质的公鸡气数已尽。他被木匠们带走,最终被火焰烧毁。
这篇文章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旧的被淘汰乃至牺牲。因果循环,宿命轮回,谁也跳不出生存的圈,谁也躲不开既定的命运。即便是人,也避免不了死去的命运。活着的价值大概就是,我们也曾辉煌过,仅此而已。
死亡总是悲伤的,但如果一个生命的死亡能够唤醒沉睡的良知,那么死亡或许也是一种新生。
在文中第49页这篇《黛德施死了》的文章里,列那儿一反常态的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依然是一只动物,且是一只格里芬犬。
这只格里芬犬很招人喜欢,他很安静,喜欢到哪都把身体蜷缩成一团假装睡觉。他喜欢用舌头表示亲切但他知道用爪子抚摸主人会更受主人喜欢。
他总爱笑,但也会哭。他还时不时的会迷路,然后自己总能回来。主人给他起名字叫黛德施。本以为如此可爱聪明的狗狗,会幸福的死去,但黛德施就是如此的倒霉,他被一只恶狗咬了,且没办法复原,之后更是随地撒尿,恶臭满身的时候他终于没能躲过一劫,终是被他的主人无情的杀死。
他的主人在她死后终于悔悟,原来对于人类来说,杀死一只狗,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但我们无从知晓,我们人类扼杀的生命,将何去何从。回想我们的一生,曾经做过多少残害生灵的事情,每一个生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些可能会离我们而去的人,谁也无权剥夺生命。
人类让人费解的是,同为这自然界中的一员,可以如此轻易地抹杀一切不喜欢的东西且不觉得肮脏龌龊。这冷漠的举动与神情,只会让人类更丑陋。
自然是与生俱来美的化身,但如果让人类的行为丑化,那么因自然美而诞生的自然文学更就像是美中的一根刺,他让人们懂得美中不足。这本书它就如人类的自然宝库,藏匿着人类发现不了的奇迹。所以,我们不妨说在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自然也进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成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自然文学的作家们,他们写的作品其实并不仅仅是对自然印象的简单复述,或者是纯粹地折射自然。他们是把对自然的领悟与人类特有的智慧结合起来,用艺术的手法来解读自然。
这就如列那儿的作品,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既是文章又是乐章,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都说在自然文学的创作上,作家们都有三个共性,一、土地伦理;二、强调地域感;三、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
这三点对于列那儿来说,也是他在创作中应有的特征。作为一个自然文学的创作者,他们都是热爱且熟悉自然之人,对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他们不仅是站在观赏的角度去看,而且是站在一种高度的认知和境界上去看待万物生灵,且要与自然心意相通。
作家只写熟悉的地域之事物,对于自然文学的作者来说,这点更应该如此。就如美国自然文学的巅峰之作《瓦尔登湖》,这本书的作者梭罗就是在他熟悉且心灵融入的境界里写下了这部经典之作。
瓦尔登湖作为一个梭罗喜欢且熟悉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是带有感情。而且对于这块土地的一切,他都有一种使命感在身。这种使命感是要将此地长久的保留,不被人类科技或者工业化破坏,将之打造成他心中唯一的净土。
梭罗的自然文学相比于列那儿的自然文学,他们之间的这种使命感就互不相同。在格局与前瞻性而言,《瓦尔登湖》在自然文学中的崇高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梭罗笔下的自然更具有一种跨时代的前瞻性,有一种预示或者警示的作用。对人类的教育和思考意义更为重大,且这本书读来深奥难懂,个中的思想观念加入哲学之言,让这本书在语句的作用和思想的深度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自然纪事》虽然也是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但这本书读来却是让人觉得童真且有趣。作者在动物形象的塑造上拟人化的方式让人觉得颇有意思。文章读来让人轻松,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与生活。既能减压,又能在绘画的叶片里,找到自然的奥妙,更具有探索性。
儒勒·列那尔的描写在书中有其独到处,不同于梭罗的哲学与散文写法,列那儿他写动物着重描写各种动物一瞬间的特殊情态,在静止时他拿捏的恰当好处,当动物有了动作时则他又极其神速地变幻;他的语句不是诗词,但全本书却弥漫着浓郁的诗的气氛。
大自然就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自然的声音,欣赏鸡鸭飞腾的瞬间。如果你也感觉疲累,不防在一个静静的午后,行走在高低不平的林间小道上,拚弃一切的欲望和恐惧,手捧这本《自然纪事》,留心观察生命中的那些奇迹,也许那时,你会觉得人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