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生活环境 >> 作文指导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干货满满
生活需要色彩,作文需要文采。语言是文章的奠基石。语言是一组神奇的积木,能堆砌出我们心中最美的天堂。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道出了语言有文采的价值,而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精彩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
如何让你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呢?下面我先教你几招。
01:准确地使用有生命力的动词
何谓有生命力的动词?就是能抓住特征,融入情感,生动、传神的动词。
例如: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长)出来。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就是因为“钻”抓住了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特征,而且融入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而“长”不行。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句中用“窜”而不用“飞”是因为“窜”抓住了叫天子受到惊吓后飞逃的速度快的特点,而“飞”是不能表现这一特点的。
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留)下深刻的印象。“雕镂”一词说明了这一节课非常难忘,印象特别深刻。
4.地瓜地里,父亲双手握住镢把,抡起镢头,把地瓜从泥土里勾拽出来。鼓胀的地瓜从泥地里打个滚儿翻上来,被父亲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条筐。装满两个筐,拿出扁担插到筐系下,用筐绳胡乱一缠一绕,弯下腰挑起来就走。
——《扁担的使命》(选自《人民日报》)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以上4、5、6、这几段文字中一连串的动词,把人物,事物,事情写活了。也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文字才有生命力。
02:恰当使用修辞
修辞是文章的点金石。修辞的巧妙运用,能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使所写之物如在眼前。首先我谈比喻的运用。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①比喻要恰当合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比喻,不能胡编乱凑;②比喻要生动、形象,抓住特点。平时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想像力,这样才能使写出的比喻句形象。
1、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阿里山纪行》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
3.母亲像一杯暖暖的茶,在寒冷的冬日,她消去了我心中的寒冷。母亲像一盏明亮的航标灯,在茫茫的海上,她为我照亮了方向。母亲像一艘稳健的大船,带着我,直到安全的港湾。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运用好比喻,常常能使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美感。
下面我们再看看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你们还记得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怎样写泥墙根一带油蛉和蟋蟀的吗?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样写,就写出少年鲁迅对这两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如果不用修辞,只写它们在叫,那是不是太平淡了。
运用比喻——生动、鲜明;运用拟人——形象、逼真;修辞还有: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03:巧妙引用诗词,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使文章更有品味。如: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修改前:我向往幽闲,我喜欢纯净,我心仪静谧,我追求祥和。
修改后: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种纯净,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种静谧,我追求“低头弄莲子”的那种祥和。这样一改,是不是更有文学味了?
引用诗句时一定要合理联想,触景生情。例如:1、看到春风中摇曳的柳枝你会想到什么诗句?是不是会想到《咏柳》中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写到母爱,你会想到什么诗句?是不是会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3、看到一望无际的荷塘,你会想到什么诗句?是不是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触景生情,合理联想。
下面看看我们班小C期中考试,55分作文《收获感动》的开头。
夜,颇深。天空之明净,心灵之澄澈。我感动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感动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感动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可最拨动我心弦的,是母爱。
这样的开头,美不美?她这篇文章得高分,和她合理引用诗句有没有关系?回答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学生平时不紧要背诗,还要会用诗,用好诗,为你的文章添彩。
著名作家孙犁说:把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上,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多多锤炼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