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形状 >> 无论走多远,我们都走不出故乡
贪吃家乡食品
是咀嚼童年呀
作者:芳草屋朱自清曾说:“多年前踏上火车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从此我的故乡没有春夏,只有秋冬。”
小时候,我们害怕被故乡埋没,长大后遥望故乡时,却能感受到她的脉搏。
端午节的到来,更让人不由自主地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端午风俗,还有各种端午美食。
原来,不管走多远,我们都走不出故乡。01告别童年,胃却留在了故乡童年的端午,是热闹的节日记忆,长大后告别了家乡,胃却一直没有离开。
远离故土的人,每逢节假日,便会泛起思乡之情。
自媒体大V“谁最中国”的作者讲过一个故事,让漂泊在外的人感同身受。
作者说自己小时候不能理解,食物与故乡之间的联系。
每次吃腻了家常菜后,如果被父亲带去吃炸鸡披萨,他会跟过节一样兴高采烈。
工作后,他身在异乡,有一天,收到老家寄来的美食。
站在公寓冰箱面前,他小心地将食物分装好,郑重其事地存进冷冻柜,竟和童年吃洋餐时一样开心。
有一年,同事们带了粽子到公司,有甜粽、有枣粽,还有其它各种味道的粽子。
吃到嘴里,能吃出来是各家自己包的,因为除了粽米及食材的清香,再无多余的味道。
可是,这些南北不同风味的粽子,虽然咸甜可口,却让他很难有参与感。
他家在浙江,离吃肉粽的大本营嘉兴不远,可吃得最多的是碱水粽。
这种他自小吃到大的粽子,是最没有味道的“淡粽”,它有着清澈透明的琥珀色。
不管吃到甜粽还是咸粽,或是加松露馅儿的美味粽,都不如他吃惯的家乡碱水粽。
可见,故乡早已长在胃里,嵌入了记忆脉络中。
木心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说:“贪吃家乡食品,是咀嚼童年呀。”
那些端午节美食,承载着很多人的乡愁,不管什么时候吃,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告别童年后,很多人离开了父母,但无论走了多远,胃却始终留在故乡。
02人生沉浮,拼搏中踏浪前行端午节,各地都有赛龙舟的传统。
有人说,看端午赛龙舟,如同看人生沉浮。
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沉得越深,才能浮得越高。
知乎网友
唐T曾讲述,自己参加龙舟队的故事,他说:“这个过程让我有了反思、认知和成长,也改变了我的人生。”他读大一时,报名参加了校龙舟队,当时龙舟队的的口号是“同甘共苦,激流勇进”。
那一年,他基本每天要参加陆上训练,每次训练时长1小时。
虽然难度很高,但是似乎热情无限。
他形容当时的情况,有点像“被洗脑”一般,不怕苦也不怕累。
每天都很高兴,当时觉得“是男人就得行”“吃苦是一种考验人的品质”“总有人比自己还狠,不狠点怎么行”。
训练特别辛苦,但是参加训练的同学都很有狼性,每天大家都在嚎叫中度过。
龙舟赛是集体训练活动,同一个龙舟队的人,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也有着吃苦的感情,苦苦咬牙的坚持。
训练完后,同学们会在河边停留,看河畔晚霞。
大家一起享受着傍晚的河风,让片刻的岁月静好,卸去周身疲惫。
后来,他们代表校龙舟队去参赛,先后拿到了季军和亚军。
虽然疲惫感大于荣誉感,但是这段经历,对
唐T的人生有了深远的影响。他明白生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奋力前行才能到达终点。
演员王雷说:“生活是苦味的,可我划着断浆出发了。”
生活是一地鸡毛,但总有些美好来临。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会到来,龙舟赛也会如期而至。
我们看龙舟竞赛,也是看竟赛之人,看水如何阻挡他们划行,也看他们如何划桨前进。
生活如同划龙舟,在俗世中沉浮挣扎,总要奋力前行,才能抵达波澜壮阔的星辰大海。
03人到中年,更懂得岁岁安康庆阳曾有民谣唱到:“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了。”
庆阳香包,历来有名。
庆阳女子从小学习陇绣,她们将美好的愿望绣进香囊,装上香料后赠与他人。
古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他们喜欢将芳香的花草,当作礼物赠送给自己的恋人,以表达纯洁而美好的爱意。
因为花草保存的时间太短,后来慢慢演变成送香囊。
唐代张祜曾写有《太真香囊子》一诗,他在这首诗里,记录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遗憾的爱情故事。
当爱人香消玉殒,只有曾经她赠送的香囊还在,并且陪伴着自己……
如今端午节依然有送香囊的习俗,香囊不仅可以赠恋人,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用来表示自己的祝愿。
网友
鱼小V疫情期间,赋闲在家。适逢端午,她想着自己要离家了,就动手做了很多香囊,赠送给家人。
结果和大家依依不舍的道别后,行程被取消,变成了家里蹲。
虽然有点尴尬,但是她说:“今年的祝福是送到了。长大后才懂得,家人安康是最大的愿望。”
在端午佳节,将亲手制作的香囊,送给亲戚朋友作为礼物,既精致体面,又带有美好祝愿。
赠与友人,希望君子之交长长久久;赠与伴侣,希望此生相知相守情意长;
赠与孩子,希望辟邪驱瘟保平安;赠与长辈,希望长寿无疆永健康。
人到中年,更懂端午吉祥的含义,更期望家人岁岁安康。
到了下半程,经历了生离死别,看清了生活真相,更懂得平静时光里,柴米油盐、家人安康的可贵。
我们从容地穿过荆棘越过坎坷,把前路走长,将未来照亮,不过是为了守护家人,期望他们平安健康。
唐朝高衢在《和三乡诗》中写道:“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乡愁是有味道的记忆,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惦记。
人生起落沉浮,不管走多远,我们都没能走出故乡。
文末点个赞+在看,让我们踏过万水千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END—
?作者:芳草屋,热爱写作的猎头CEO,职业经理人,爱读书,爱生活。
*本文为女友原创,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者文章留言,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