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形状 >> 36年级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结构写法和语
先说结论。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结构、写法和语言文字运用特点,对于小学3-6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以更准确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准确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有条理、有章法、有详略主次地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句话,可以在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中反映出小朋友学过教材课文的痕迹。
分别举两个4年级的例子来阐述我们的观点。
下面这道题是我们4年级群里一位家长分享的阅读理解题。
————分割线————
问题:下面的文章中,作者以细腻、轻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自然音乐会,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春季第三个月——歌唱舞蹈月
五月是生机盎然的月份。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在尽情地唱歌、玩耍!昆虫们扇着翅膀飞来飞去,蚊母鸟和蝙蝠欢快地捕捉着各种小昆虫。燕子在空中飞翔,老鹰在森林上空盘旋着,突然,一只云雀从田野里飞到了空中。
在这个月里,黄莺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忘情地唱着歌。孩子们都很奇怪:它们到底在什么时候睡觉呢?其实,春天的鸟在半夜和中午的时候,会睡上一小觉。它们唱一阵,打个盹儿,醒来再继续唱,根本没工夫去睡大觉。
清晨和黄昏是森林里的动物们唱歌奏乐的时间。它们用各自的唱法唱着自己的曲子,用各自的方法演奏着自己的乐器。在森林中,你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不仅有提琴声、鼓声、笛声,也有鸣叫声、嚎叫声、咳嗽声、呻吟声,甚至还有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咕声。燕雀、莺和鸫鸟用清脆的声音婉转地唱着歌;甲虫和蚱蜢吱吱地拉着提琴;啄木鸟笃笃地打着鼓;黄鸟和白眉鸫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白山鹑鸣叫着;狐狸和狼嚎叫着;牝鹿咳嗽着;猫头鹰哼哼着;蜜蜂嗡嗡地叫着;青蛙呱呱地叫着。而那些唱歌不好听的动物们也丝毫不害羞,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乐器。
啄木鸟把它那结实的嘴当作鼓槌,找到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然后就敲起来,像打鼓一样。天牛的脖子吱吱地响着,仿佛在拉小提琴。蚱蜢用带钩子的小爪子,来回扒拉着带锯齿的翅膀,好像在弹琴。火红色的麻呢,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地把水吹得咕噜咕噜直响,整个湖水都喧闹了起来,好像牛的叫声。沙锥的尾巴是它的乐器,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当沙锥从云端俯冲下来时,会用张开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仿佛羊羔在森林上空叫唤!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的!————分割线————
这是一道主观阅读理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要搞清楚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要先搞清楚文章的结构。小学阶段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记实性文章,在结构上不外乎就三种:总——分,总——分——总,分——总。
而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往往都在总起段或者总结段里。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春季第三个月——歌唱舞蹈月”,说明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写歌唱、舞蹈。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显,就是“总——分——总”结构,所以它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五月是生机盎然的月份。”
当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又知道了文章是围绕着“歌唱”和“舞蹈”在写,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很好回答了呢?
“我得到的启发是:森林里的动物们就像每天都在不停表演的乐队,有唱歌的,有演奏乐器的,让五月的森林变得生机盎然。”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阅读理解题,实际上都考的是文章的结构、写法和语言文字运用特点这三个方面的理解掌握程度。
再举一个作文的例子。这是我今天在四年级群里看到的一篇下册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小朋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的“秘密基地”不像商场那样美丽繁华,热闹非凡,也不像广场那般宽阔整洁,更不像图书馆那样静悄悄,鸦雀无声,但它却是我的最爱的乐园——它就是位于……的……公园。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家长认为这样的开头写得好,因为不但用到了很多好词好句,还用上了排比句“不像……也不像……更不像……”。
我来表明我们的观点:这样的开头非常不好,套路化的痕迹太重了。
我个人可以明确地说:很反感很讨厌那些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甚至没有任何文学审美的人,东拼西凑编出来的“优秀作文选”。他们不是在教孩子写优秀作文,而是在教陈词滥调、腐朽不堪的作文。
这个开头哪些地方写得不好?
1.用“美丽繁华”“热闹非凡”“宽阔整洁”“鸦雀无声”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出来的景物,对文章主要内容“我的乐园”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对我的乐园的喜爱起不到任何作用,唯一的作用是凑字数。
2.用“秘密基地”这样过分夸张的词语来形容“我的乐园”,实际上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却又看不出任何“秘密”之处,文过其实。
如果小朋友们是按照这个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习作训练目标“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认真学习了几篇课文的结构、写法和语言文字运用特点,就不至于写出这样的开头。
那么这篇作文应该怎么来写开头?
我们来看看几篇课文的结构和开头部分的语言文字表达特点: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分——总”结构,从开头就一直描写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最后一段是全文的关键句,也是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有了开头和主要内容里层次分明、笔触细腻的描写,才能在结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天窗》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就交代清楚写的是什么:“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第二句话“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引出了后面主要内容中围绕着“光线和空气”进行的描写。
——开头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讲出自己要写的是什么东西,以及它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不花哨,但绝对很“高级”。
《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开头第一段用两个疑问句引出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用疑问句或反问句开头,虽然没有明说写的是什么,但并没有脱离文章的主要内容,无边地发散。六年级的课文《藏戏》也采用的是类似开头。
看到没有,这才是优秀的作文,这才是优秀的作文开头,这才是应该去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课文的结构、写法和语言文字运用特点掌握好了,哪里还需要去看那些胡编乱造的“优秀作文”?
最后给大家推荐
小薇-悦乎微课的一条V博:《开头写长一点好,还是写短一点好?》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