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珍惜正在消失的原风景,愿常回故乡看看

发布时间:2025/4/9 12:10:56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还记得这些描写吗?这是鲁迅先生写的百草园,那是孩子的乐园,充满了乐趣。而且我相信鲁迅先生一定是对园子记忆深刻,描写也没有一点掺假。如果你不能与这段扑面而来的自然情趣产生共情,那你离自然之子似乎很远了,可惜可叹!我的内心也有对故乡最为原始的记忆,美得如画,配得上陶渊明的那首:“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可如今,一切都在消失!看到了一个词叫“时代的错位”。过去那些荒山野岭,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而如今,那些没有被开发的荒山野岭,转眼成了世外桃源。过去小河小溪,清澈见底,天气好时,透明的虾在里面清晰可见,我们习以为常;而如今,在哪条河里能看到小虾在你眼前悠然游过,即使很偶尔看见,势必会大呼小叫,发现了新大陆般。过去吃野菜那是没办法的,如今野菜再苦也被视为珍宝,功能是各种的清热解毒,一把野菜难求。过去猪吃不饱没肥膘,人们肚子里更没油水,能买到五花肉,越肥越开心。如今,看见肥的就是一副嫌弃的表情。小时候没甜的吃,驱虫的宝塔糖很甜,偷吃了好几颗把老妈吓坏了。如今妈妈们为到处是甜的诱惑操碎了心。还有很多的行业,也开始错位。过去坐办公室做个文员,是很体面的事,如今坐办公室的月薪只够吃饭。以前考上大学或者公务员感觉祖坟冒青烟了。最近发现零零后们,都不愿意考公务员了,去考的十之八九是父母逼的。还有以前总想跳出农门,如今想回到农村就甭想了。……无数的错位,已经让我们离初心越来越远。但最远的应该是快消失的自然之故乡。王开岭的《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一篇文章叫”每个故乡都在消失”。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而故乡的信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那些错失的记忆需要细节去支撑,哪怕是一个井,一颗树。那曾经是收藏童年、见证青春的地方。而如今每一个故乡,都在沦陷,我们错失了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是哪些城市新族所不能体会的。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影无踪。如果你的故乡还没有错位,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自然之子叶赛宁说:“我回到故乡即是胜利”。在故乡消失前,经常回家看看吧。作者:裳裳者华声明: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0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