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这里的,爱与美

发布时间:2023/5/27 13:17:12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作者:不二天后

[重磅原创]

仅仅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就诞生过很多享誉世界的伟大教育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是我们检索他们的生平,往往又多和乌克兰、俄罗斯、俄国、前苏联这几个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那片土地所经历过的千变万化的历史一样,在人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无论是普罗大众,还是顶级大师,都一样。

01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这位(沙皇)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和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年8月5日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省的楚古耶夫镇,成年后进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

“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现实主义绘画不朽的杰作。

列宾在油画中塑造了11个纤夫,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他们在残酷的剥削下展示着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列宾在他笔下的纤夫身上倾注了他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但他并未单纯地怜悯他们,而是在他们身上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催人奋进的生活意志。

《意外归来》是列宾大约于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一个流放者,突然回家了。通过对人物意外又兴奋的表情的细致刻画,讲述一个人,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悲伤故事。

作为著名的肖像画家,列宾笔下也有过“岁月静好”,比如《蜻蜓》。

画中表情悠闲恬淡的女孩儿正是列宾的女儿。她坐在围栏上,享受着阳光、微风和美景,一脸幸福。

勇气和不屈,悠闲与恬淡。这是列宾对自己民族的赞叹,也是留给后世的最美祝福。

02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

果戈理的代表作有《死魂灵》和《钦差大臣》。他开创了俄国文学中的自然派,是俄国散文之父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后世作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作品中现实与幻想并存,对现实幽默的讽刺直抵人心。

果戈里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他在《钦差大臣》中,辛辣地讽刺了俄国小城中市长和官吏们昏庸无耻,他们收到消息将有钦差大臣“微服私访”,却错将底层青年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为其大摆宴席,对其阿谀奉承,市长甚至允诺将女儿嫁给他。在赫列斯达科夫逃走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搞错了人,而这时,真正的钦差大臣到来了……

《死魂灵》是果戈里另一代表作。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死魂灵》最初未通过俄国“有关部门”的审核,是果戈里好友别林斯基帮忙,让另这部巨著问世。

哈哈,这部年前的《死魂灵》,完全可以看做对现实讽刺与批判!完全可以以此照出当下某些势力的丑恶嘴脸!

果戈里第一部关于乌克兰的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得到普希金的称赞。

《索罗钦集市》赏析;

向上滑动阅览

“夏日多么醉人,多么美好!

晌午在一片静谧和暑热之中闪着异彩,广袤无垠的蓝天伸开色迷迷的穹隆俯身拥着大地,似乎已甜然入睡,把一个美人儿紧搂在轻盈的怀抱里,沉浸在怡然的愉悦之中,——这个时刻天气热烘烘的,令人困倦!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田野里寂然无声。

万物似乎都已死寂;唯有在空中,在高远的苍穹里,一只云雀在颤声歌唱,于是银铃般的歌声便顺着气流层,撒向深情的大地,间或有一声鸥鸟的叫声或是鹌鹑的嘹亮的鸣叫在草原回荡。

一株株高耸云天的橡树,犹如闲游的旅人,懒懒洋洋、无忧无虑地伫立着,一束束耀眼的阳光照亮着簇簇绚丽多彩的树叶,又将昏黑如夜的阴影遮盖在别的叶子上,只有当疾风劲吹之时,才会从阴影里突然跳出一缕金光来。

一些体轻如烟的昆虫宛如五颜六色的宝石似的,纷纷撒落在五彩纷呈的果园里,那里荫覆着体态端庄的向日葵。

一个个干草垛和一堆堆金黄的麦捆就像野营宿处似的遍布田野,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伸展开去。樱桃、李子、苹果、梨树的枝桠挂满了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天空湛蓝,它那明净的镜子——河水装嵌在碧绿而傲然隆起的框子。

对了,那是大约30年前的一个日子,在离开索罗钦小镇10俄里左右的一条大道上,挤满了从周围和远处村子里去赶集的人们。从大清早起,盐粮贩子里……这里的夏天充满着多少怡悦和惬意!”

。。。

这些美得令人窒息、让人心驰神往的景像,这些让人叹为观止呼之欲出的文字和描写,现在读来真是令人心碎。。。

03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对,就是这位我们祖辈父辈都敬仰的前苏联作家。他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仍是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里的推荐书籍。

年9月29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其瘫痪和失明后创作的,他身残志坚的斗志激励了几代读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发表后20年间,仅在苏联便用43种民族语言出版多次。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宝贵的生命,神圣的事业。。。

这是近百年前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柯察金之口表达的人生观!情真意切却也掷地有声!重读下来,百感交集!

04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是出生在基辅的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

“在边境的时候,我焦躁不安,脸色煞白。当一个士兵开始检查我的护照时,我发抖了,他盯住我看了好一会儿。那一刻,我的心——我都不知道它是否还在跳。那个士兵凝视着我的眼睛然后说,请不要忘记你的祖国!”这是年霍洛维茨在离开祖国时的情景。

他有过幸福的童年,在妈妈的影响下他自幼学习钢琴,他在基辅皇家音乐学院(后更名基辅国立音乐学院)开启了他的学琴之路。

小霍洛维茨分外顽皮,总是用钢琴演奏各种“奇怪”的乐曲,直到他冲进剧院,躲在角落里欣赏了二十世纪钢琴天才约瑟夫·霍夫曼的演出,他才如梦初醒,开始发奋练琴。然而好景不长,年乌俄战争爆发,饥饿夺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霍洛维茨一家失去了他们的房子,搬到了逼仄肮脏的小公寓,霍洛维茨甚至目睹士兵把他的钢琴从房子里扔到大街上。

战乱中,艺术和生命都如草芥。霍洛维茨开始弹琴刚换面包和黄油。和他一起演奏音乐讨生活的还有天才小提琴家米尔斯坦。这就是音乐家在战争中的生活:艺术只能拿来糊口度日。

战乱并未掩盖霍洛维茨的钢琴天分,前苏联的观众为他的演奏所倾倒,他们甚至送给他“雷神”的称号。在他远走柏林之前的告别演出中,甚至有女粉丝冲上舞台,将他扑倒在地,用剪刀剪碎了他的燕尾服,把布片缝到自己的裙子上,以示对他的留恋与爱慕。

为万人敬仰的霍洛维茨,家庭却悲惨万分:大哥死于战乱,二哥在战争中精神错乱,父亲穷困潦倒,曾经美丽的母亲也愁白了头发。他带着无限哀伤远去柏林演出,为家庭挣一份薪资聊以度日。

霍洛维茨琴艺无双,手形难看,注重脚踏板的运用

“请不要忘记你的祖国!”虽然牢记这一“提醒”,但战争的阴霾给艺术和艺术家们带来的阴影与创伤将久久挥之不去!而没有战争世界里,他们绝美的艺术会给人们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ConsolationNo.3(第3号安慰曲)音乐:VladimirHorowitz-HorowitzPlaysLiszt

05

乌克兰基辅大剧院芭蕾舞团

乌克兰基辅大剧院是原苏联与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并驾齐驱的前苏联三大剧院之一,年伴随着乌克兰基辅大剧院的建立,乌克兰基辅大剧院芭蕾舞团也孕育而生,横跨3个世纪,作为代表着前苏联顶级芭蕾舞团水平的乌克兰基辅大剧院芭蕾舞团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团体之一,全世界有超过四千万人看过他们的演出。

该团曾多次访华演出,演出古典芭蕾舞《天鹅湖》等剧目。基辅大剧院还有专门的儿童芭蕾舞团,转为儿童做芭蕾启蒙演出。

年乌克兰独立以后基辅芭蕾舞团再次更名为乌克兰国家芭蕾舞团。

啥也不说了,看唯美图片吧。

不只是乌克兰,舞剧《天鹅湖》是世界所有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她之所以为世人所爱,经久不衰,除了舞者精湛的技艺,音乐醉人的旋律,这个面对魔咒坚韧不屈终获爱情的动人故事才是谜底:所有持久的幸福都是经过不懈奋斗换来的!

06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在介绍完这些伟大的文艺家之后,我还想特别介绍一下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家、乌克兰乡村教师苏霍姆林斯基。

生于乌克兰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名字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瑰宝。他著有《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等著名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至今仍是师范生的必读书目。

苏霍姆林斯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至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年起至去世,他一直在自己乌克兰家乡的农村中学任教。

就是这位乡村教师,提出“教师要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要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

他提出的“情感教育”,即让孩子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处处都觉察体验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等情感,让学生成为有人性温度的人,影响久远。

苏霍姆林斯基还亲身实践了他所提出的“自然教育”。他要孩子们光脚在夏季火热的大地上奔跑,增强他们的体质;他带孩子看蓝天白云,聆听森林中的风声;他在大自然中为孩子们做音乐赏析,让孩子直面音乐传递的情感;他利用自然材料为孩子们讲授科学文化知识。

在前苏联的集体主义环境下,苏霍姆林斯基却坚持看到并培养独特的个体,让集体成为真正有活力的集体。

他的教育思想,历经近百年仍带有超前性。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践行他的“情感教育”、自然教育,世界会多一些美好心灵,少一些纷争吧!

透过血与火,重温“爱与美”。。。

包括乌克兰,俄罗斯,人类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明。。。不能毁于一旦!

珍视和平,祈祷未来。。。

人类命运从来就是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最后,我们选用镌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话语作为结束语: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与心声,愿全世界能够仔细倾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空间,如有冒犯,即刻删除

设计:遥远

美监:喜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7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