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悦览书房你曾经吟唱写在雪莱逝世20

发布时间:2023/4/3 11:46:53   

7月8日是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逝世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重读雪莱,依然感受到经典冲破时间壁垒的力量,依然在读诗时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快乐。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很奇怪的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并不是他自己的诗句,墓碑上镌刻的这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或许是一种隐喻:诗人所服膺的诗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的影响和灵犀。又或许他的死亡具有一种残酷的诗意,莎士比亚的诗句像是为他量身定制一样——雪莱死于一场海上突然的暴风雨所导致的覆舟事件。

死是残酷的,就像在博物馆看那些制作成标本的动物,它们曾经或敏捷或歌唱,而如今只是活在我们的想象里。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雪莱也被称之为“诗人中的诗人”。这种来自于同行的评价是极其难得的,复杂深奥的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同样获得了这样的赞誉。

作为最早翻译为当代汉语的西语诗人之一,雪莱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徐志摩曾说:“我实在够不上读他,因为太浓厚伟大了。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这番诚服雪莱配得上。我们通常把他视作浪漫主义诗人,而他戛然而止于30岁的生命,似乎验证着抒情诗人那敏感而脆弱的灵魂,多么容易就能挣脱出肉体的藩篱。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应该是人所共知的雪莱名句,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引用这句诗,但总归能够恰如其分表达出你想要的表达。雪莱之死让他属于青春和烈火,这和很多的抒情诗人相似,比如兰波、比如海子,他们的文学天赋可能是未完成的,但这种未完成有时候就有奇异的张力。

在我最初的阅读兴趣中,并不特别喜欢雪莱,有时候,抒情会让人觉得软弱,但《西风颂》显然不是。据说,是秋日的一个午后,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遭遇狂风暴雨,他很快写出了这首短诗,以此纪念他和自然的邂逅。

比诗本身更好玩的是对诗的解读,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西风扫落叶,雪莱呼唤一种新生力量的到来,诗表现了一种对变革的急切渴求,以及对未来的强烈期待。但另外一种观点把它视为是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当然,雪莱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期待。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但什么是诗人所想要的生活,和诗人所想生活的时代?这永远是一个谜。就像以雪莱、拜伦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少年成名,拥有天才诗人的美誉,而这,也导致了在酒精和雪茄的刺激下,他们着迷于写作的灵感。在意大利的韦内雷港如今还有一个不易发现的景点:拜伦洞。拜伦常常进入岩洞里冥想、寻找灵感,也有说他经常从洞中开始游泳,去探望当时住在莱里奇的雪莱,这段旅程大概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要不,干涸的灵魂怎么能乞求美妙地吟唱呢?

这种对写作之源的表达延续至今,但正如在雪莱、拜伦之后的诗人艾略特所认为的,如果没有刻苦的训练和对写作的坚持,缪斯的灵感怎么可能找上诗人?有时候和年轻人对话,时常会有人提问类似话题,我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作家可能拥有天赋,但绝无可能不劳而获。所谓对灵感的寻找,可能是一种对诗意和记忆的打捞和发现。

《弗兰肯斯坦》注释版

这就如对今天的类型文学和类型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吸血鬼》和《弗兰肯斯坦》,正是雪莱和拜伦给予的灵感,却不是出自他们之手,《弗兰肯斯坦》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雪莱所写,《吸血鬼》为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利多里所撰。

17岁的玛丽跟着22岁的雪莱,离开了英国,去法国、瑞士等地到处旅行,年的夏天,他们住在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里。但那一年的天气极度反常,寒冷和酷暑交替出现。拜伦提议大家轮流讲鬼故事,并让大家构思出一个独特的恐怖故事。这种交流成就了玛丽和波利多里。

《弗兰肯斯坦》写了一年,讲述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为了搞清楚生命的本质,用人的肢体组装成一具新的人体……这后来被一次次搬上银幕,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就是《科学怪人》。实际上,这书中隐藏着玛丽与雪莱的生活,他们俩一起孕育的女儿和儿子在年春天之前相继夭折。

雪莱的诗歌正是生活的一种,比如他给玛丽写的诗:

“哦,亲爱的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

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的眼睛,

你那甜美的话语,似小鸟,

向常春藤阴里寂寞忧郁的伴侣。

倾吐爱情时的啭鸣,

那天地间最甜最美的声音!”

这是毫无保留的赞美,我们甚至不需要去解读其背景和内涵。正如一些评论所说,雪莱纯洁美好,是“不解世事的安琪儿”,插着诗歌精灵的双翼。雪莱自己在《为诗辩护》中说:“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所以他想象了翱翔中的《致云雀》,也为我们写下了如《我们别时和见时不同》这样沉重的诗篇:

“我们别时和见时不同,

心绪重重,但表露不多;

我胸中有难言的沉重,

你却充满对我的疑惑:

只一刻就丧尽了欢乐。

那一刻是永远地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