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高中新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

发布时间:2023/3/29 7:34:14   

少年自由青云志当许天下第一流

课时作业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________,它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________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亦养成以助风雅的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________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清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________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      )。 

1.依次填入文中加粗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卓尔不群   沽名钓誉   意气   朝三暮四

B.无出其右   沽名钓誉   义气   患得患失

C.卓尔不群   待价而沽   意气   患得患失

D.无出其右   待价而沽   义气   朝三暮四

2.文中加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养成了普遍风气,封建士大夫亦种竹养竹以助风雅。

B.封建士大夫养成了种竹养竹以助风雅的普遍风气。

C.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成为普遍风气,亦以助风雅。

D.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把广袤的竹林当成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B.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C.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风流名士们对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沉醉痴迷

D.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5.在传统观念中,“狗”是卑劣下贱的代名词,但是,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格式为“××成狗”的新词语,如:

第一组:

教室里暖气不热,我们冷成狗。

我今天上课迟到了,被老班骂成狗。

在那些忙成狗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慰藉就是每天能吃到母亲做的饭。

第二组:

今天网速太慢了,视频卡成狗。

相机像素太低,画质渣成狗。

人浮于事,管理失序,整个单位烂成狗。

请根据以上两组例句,分别概括“××成狗”在实际应用中所表达的语意和所表露的情绪。(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②____________________: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儿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_,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7.丁香是传统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紫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花草意象还有很多,请仿照示例,完成对下面意象的解读。(3分)

梅 松 菊

示例:兰,常用来代表脱俗高洁或孤芳自赏的气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2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1题。(19分)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8.“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第二节“天河何处”这一问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分析第一、二节诗之间的关系。(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任选一节诗,赏析本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9分)

秋 思①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②百尺楼。

 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的“沙鸥”特征相同。

B.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慨。

C.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13.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解析:选C。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与天下第一相近似。此处用“卓尔不群”。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待价而沽: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答应任职或做事。此处用“待价而沽”。意气:指意态、气概;恩义、情谊;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此处用“意气”。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朝三暮四:形容变化不定,反复无常。此处用“患得患失”。

2.解析:选D。根据上文“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来看,下文应该先写“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再谈“(这)成为风气”。A、C两项,语序不当;B项“养成……风气”,搭配不当。

3.解析:选B。括号的内容应该和“他们纵情山水”构成解说关系,括号的内容从“竹林是……之所”和“资质令……沉醉痴迷”两个角度解释说明他们怎么纵情山水。另外,这两个角度有先后顺序,所以答案选B。

4.解析:选B。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5.(1)用于自喻,多描述自己某种可怜糟糕的经历,表达自嘲和无奈。

(2)用于喻物,多描述令人不满意的状态,表达抱怨和嫌弃。

6.解析:文段阐述火的重要作用。第一处空格和后文构成递进关系,后文是精神层面,此处应是物质层面或初始作用。第二处空格后是冒号,其后分述“小小的火苗”的作用,且突出“不小”,此处应是概括性语句。第三处空格是分述,其前是“在荒漠里”,其后是“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那应该与“火光”相关,且能给人温暖。

答案:①使人类挣脱了凄凄严寒(使人类走出了漫漫长夜)

②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带来多少力量和快乐) ③燃起一堆篝火

7.解析:所给示例抓住了“兰”的象征意义,解读时语言简洁,切中要点,仿写时,要根据已掌握的相关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梅,常用来代表坚韧、高洁和超尘脱俗的品格。

松,常用来代表凌寒不凋、傲霜斗雪的精神。

菊,常用来代表清高自守、品质高洁的隐士。

8.不能。很少的几颗星透过云团,闪闪发光,“漏”字准确地表现了这一意境。“露”有显露的意味,而“漏”是无意而自然的。

9.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

10.第一节实写静谧的夜景,第二节是想象。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象,前一节的景是呆板、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有了后一节的想象,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象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了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协调统一。

11.(示例1)第一节,运用描写,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

(示例2)第二节,运用想象手法,写海底的神人鲛人的故事。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

诗中包含了个人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以美的享受。

12.解析:选D。A项,两个“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中“沙鸥”是“闲适”的象征,杜甫诗中“沙鸥”是“凄苦”的象征;B项,诗人感觉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闲”,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C项,“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错误,应该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13.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适,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慨,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诗人要放眼远望,而又无元龙百尺楼可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