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种类 >> 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借译者的导读加
《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是一部汇集了由林少华翻译的、六位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合集。这部合集的一大特色就是每篇作品之前都有译者创作的一段导读,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这些文学作品和作者创作背景的理解。看过中文版村上春树作品的读者,对于本书的译者林少华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村上的作品主要都是由他翻译的。
《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就我个人而言,此番在《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收录的文学作品中,唯有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我不是第一次阅读,也因此对于这篇作品的翻译效果更有发言权。不过可能会令很多等着看热闹的人失望了。虽然我看过的两个翻译版本的《地狱变》,具体译文词句明显不同,但在我看来是各有千秋,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能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关键是两个版本的译者都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我此前看的是由文洁若翻译的。林少华和文洁若都是曾翻译过大量日本文学作品的译者,他们对于日本文学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因此,尽管他们二人对《地狱变》的翻译措辞迥异,却都生动再现了这个惨烈的故事。
在一本外国名著的译序中,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表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临画与原画,素材相同(颜色,画布,或纸或绢),法则相同(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译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另外,傅雷还曾指出,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而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
究竟谁翻译的芥川的作品,更传神、更接近原著中作者描绘的呢?据我所知,像芥川的作品如《罗生门》和《鼻子》,鲁迅翻译的版本最早,也是最受作者本人肯定和赞扬的。不过,在面对不同作品时,即使是同一作者创作的,我相信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像鲁迅对《罗生门》的翻译多是直译,而那篇作品的篇幅原本就比较短,直译的方式更简洁、准确。但相较之下,《地狱变》的篇幅更长一些,翻译时也就需要运用更多的修饰性词汇,这时考验的就是译者对作者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文学功底了。
在我看来,中日文化的差异远小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对我而言,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对于日本文学译注的依赖度,明显低于对欧美文学译注的。但由于一些名作创作年代较早,有时对作者的创作背景不够了解,所以会寄希望于译者的译注或译序等。而这本《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每篇作品前的导读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地狱变》的导读中,林少华就特别强调了历史题材小说和历史小说的不同,他指出“芥川的历史题材小说并非为了演绎历史典故和翻拍历史人物,而是身披历史戏装的‘现代小说’,目的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传达现代人的生命窘态和灵魂质地。”
就《地狱变》的故事内容而言,讲述的是一位效力于封建领主堀川老殿下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极致效果,在明知老殿下因霸占自己女儿不成,恼羞成怒设下圈套逼他们父女就范,还是选择牺牲自己的女儿,最终完成一幅地狱变屏风后自杀的故事。我觉得良秀的绘画创作过于写实,太缺乏想象力了。以至于他必须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才能画出地狱变屏风中最惨烈的一幕。想要追求艺术成果,就不得不对人生予以妥协,或许这也是芥川心中的感慨吧?
电视剧《风声》中裘庄的地狱变浮雕除了《地狱变》,《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一书收录的文学作品中,阅读前我最感兴趣的要属《春琴抄》和《草枕》了。《春琴抄》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富商家的盲女春琴与仆人佐助之间的虐心恋爱故事。虽然早就看过这个故事的简介,而且特意在看原著前看了由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主演的同名电影,在看原著时仍旧令我感到有些意外。与其说这是一篇小说,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篇针对春琴与佐助之间虐恋传闻的寻访记录。
与年版的电影《春琴抄》中不同,原著中明确指出了春琴所生的孩子就是佐助的,而且他们总共有三个孩子,只不过都是生下后就送到别人家中寄养。电影中的情节设计,令我反而感觉春琴所生的孩子不像是佐助的。另外,电影中虽然也有展现出春琴家养了几只鸟,却没有再现原著中春琴“放飞云雀时或面带笑容一片灿烂,或开口说话不再沉默”的生动场景。我猜可能是鸟类本就不好控制,而当时的动画技术也不足以满足影视制作的需求。
年版日本电影《春琴抄》海报据我了解,日本在年还翻拍过一版《春琴抄》的电影,是由斋藤工和长泽奈央主演的。可惜网上评价普遍认为这版不如年的,主要是被吐槽故事情节上对原著的改动很大。我还没看年版的电影,但一想到以往对斋藤工的印象和佐助这一人物的气质、性格都差别很大,反而令我更想看了。而且不知道这版电影里面有没有春琴放飞云雀的画面。
我因为之前看过夏目漱石的《心》,对他倒是并不陌生,因此对于《草枕》也很期待,不过此番我却是故意最后才看的《草枕》。此外,我对于《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收录的另外三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就都非常陌生了,也因此更加依赖林少华撰写的导读。而其中的《自然与人生》我觉得和《草枕》中描写的漱石喜欢的景物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关于德富芦花,看过《草枕》后就会发现,漱石在其中提到过这位作家的长篇小说《不如归》。而此番收录在本书中的《自然与人生》包括他撰写的八篇散文。或许是由于林少华的翻译用词,让我感觉这八篇散文更像散文诗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光看名字会以为德富芦花是一位女性作家,其实却不是。在《自然与人生》的八篇散文中,他分别描绘了富士山的曙光、相模滩头的落日、上州平原的雨霁、八汐山的樱花、东京西郊的杂木林、矶山和相州山的百合、庭院的良宵、赤城山的流云等自然美景。我觉得他笔下的自然景色意境悠远,且别具浪漫情怀。
日本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德富芦花《少年的悲哀》是国木田独步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少年时期的“我”住在叔父家时,一个夏日夜晚被男仆德二郎带出去见了一个年轻女子。原来是因为“我”长得和女子失散多年、不知生死的弟弟很像。而沦落风尘的女子,即将被人送到朝鲜,此生可能再无法见到弟弟,所以才拜托德二郎请“我”过去一见。这短暂的一面之缘,却成为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一段悲哀回忆。这个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懵懂少年,初次体会人生悲哀时的复杂心情,以及这段记忆对“我”后来的深远影响。
《天皇的帽子》是一篇由今日出海创作的、曾于年荣获直木奖,且极具讽刺意味的短篇小说。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成田弥门的,头很大、脑子却并不聪明的男人。由于他的养父是武士出身,作为T伯爵家的家臣,家教非常严格。虽然弥门头脑不灵光,被T伯爵家的少爷笑称为“水头”,但却写得一手好字。也因此在和T伯爵家的女佣芳子结婚后到皇家博物馆当雇员时,他经常被安排负责一些写任免证书等与写字有关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了一枚天皇登基纪念邮票的设计方案,弥门被找来穿上古时侍从武官的制服拍了一组照片。由于他的身姿、气质都很有武士风格,穿上那身制服显得格外威风。后来,一位侯爵送给他一顶大正天皇戴过的帽子,大小正适合他的大头。自从戴上天皇的帽子之后,弥门整个人都好像变了,像被赋予了新的灵魂,其实是他的心境变了。一个外在的小小变化竟然改变了一个人的心境,这也正是这个故事的寓意深刻之处。
最后一篇夏目漱石的《草枕》读来却是令我深感五味杂陈。在这篇作品中,漱石充分展现了他在绘画艺术以及俳句和诗词方面的见解,而穿插其中的“非人情”实在令我觉得太超凡脱俗了。《草枕》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位三十来岁的男画家来到一个山村,享受温泉疗养的同时,在山水间寻找创作灵感。只是“我”在追求“非人情”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对于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以一种抽身物外的独特视角欣赏也还不难理解。然而,《草枕》中有一段“我”与旅馆老板的女儿那美全裸同池共泡温泉的情节,也是以“非人情”的方式呈现的。两位当事人“坦诚相待”时以及之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仍能自然、平静地闲聊。这样的情节安排实在令我大跌眼镜。
此外,《草枕》中对于景物的一些描述我觉得也并未全都做到了“非人情”。比如通过对山茶花和白玉兰的描述,就能明显感觉到“我”对这两种植物的喜恶差别,这可一点都不“非人情”。对于山茶花,《草枕》中的描述是:“再没有那么骗人的花了。每次看见深山里的山茶花,我都想起女妖形象。以黑漆漆的眼睛把人勾引过来,不觉之间就把妖冶的毒血注入人的血管。察觉上当即为时已晚。”而对于观海寺禅房前的白玉兰树,《草枕》中的描述则是:“白玉兰不胡乱伸展细枝干扰树下之人的眼力。”以及“一味发白,感觉未免过冷。白而又白,表现的是特想夺人眼球的心计。玉兰花的颜色不是那样的。有意避免极度的白,而呈现为温馨的淡黄色,显得庄重和谦恭。”
最后,《草枕》故事的结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来令我仿佛也看到了那美脸上那难得一见的“哀怜”表情。毕竟那美去火车站,是为即将远赴中国东北战场的堂弟送行。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青年去战场迎接死亡,这原本就已经够令人感到悲哀了。更可悲的是,那美还意外发现已经和她离婚穷困潦倒的前夫,也在那趟火车上。虽然整个故事反复在讨论着“非人情”,却是以这样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式结束了全篇。
总之,在我看来,《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收录的作品都极具文学欣赏价值。相较之下,我更喜欢《地狱变》和《天皇的帽子》的故事情节。而《自然与人生》和《草枕》我觉得更适合在一种闲静的状态下慢慢欣赏。我阅读这本书时的心态,与这两篇名作中作者传达出来的感觉大相径庭,所以我很难充分体会这两篇中表述的自然之美。另外,我觉得这本书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配图。不管是《自然与人生》文中所提到的自然景色的照片,还是《草枕》中“我”构思的画作,如果能有相关配图就更好了。不过,这本书的最大特色还是林少华的翻译。透过他翻译的文字不难发现,他的文学功底是禁得起考验的,而且他撰写的导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李淑媛)
附:文洁若与林少华翻译的《地狱变》对比
由文洁若翻译,收录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发行的《罗生门》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地狱变屏风最惨烈画面的一段文字:
然而,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一辆牛车,它掠过野兽獠牙般的刀树尖儿(刀树梢头尸体累累,均被刺穿),从半空中落下。牛车的帘子被地狱之风刮得掀了起来。里面有一位女官,衣着极华丽,简直会被当成女御、更衣。等身长的黑发在火焰中披散开来,白皙的脖颈往后挺,痛苦地挣扎着。女官的形象也罢,火势依然很旺的牛车也罢,无不使人联想炎热如灼的地狱之酷刑。可以说,宽阔的画面上的恐怖都集中在这个人物身上了。画得如此出神入化,观看它的人自然而然会觉得凄厉的号叫声传入了耳底。
由林少华翻译,收录在中译出版社发行的《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地狱变屏风最惨烈画面的一段文字:
其中最惨不忍睹的,是掠过恰如巨兽獠牙的剑树(剑树梢头已经尸体累累,俱被穿透五脏六腑)从半空中落下的一辆牛车。车帘被地狱风吹起,里面一个浑似偏宫或贵妃样的盛装侍女在火海中长发飘拂、玉颈反转,痛苦不堪。侍女的形象也罢,即将烧尽的牛车也罢,无不使人痛感炼狱的大苦大难。不妨说画面的所有惨厉尽皆聚于此人一身。笔法出神入化,见之耳畔如闻凄绝的呼喊。
由文洁若翻译,收录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发行的《罗生门》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看到地狱烈火烧牛车时画师良秀反应的一段文字:
火焰眼看着包围了车篷。檐子上的紫色流苏仿佛被扇也似的,嗖嗖摇曳。夜色中,下面依然可见白烟弥漫,打着旋涡。火星儿像雨点一般飞溅,让人觉得帘子啦,扶手啦,车梁上的金属器具啦,一下子迸裂飘散——就别提有多么惨厉啦。不,尚有甚焉者矣,火舌哗哗地燎着车两侧的格子窗,高高蹿向半空。炽烈的火色犹如一轮红日落地,天火喷发。方才我险些呼叫,此刻简直失魂落魄,唯有茫然张嘴,定睛注视这恐怖景象。但是,身为人父的良秀呢——
良秀当时的表情,我至今不能忘怀。他不由得想朝车子那边奔过去,却在着火的那一瞬间,停下脚步,依然伸着双手,像被吸住似的,直勾勾地盯着吞噬车子的烈火浓烟。他浑身披着火光,那张布满皱纹的丑陋面孔,就连胡须梢儿都能看个分明。然而,不论是那双张得大大的眼睛里,还是歪斜的嘴唇边儿上,抑或是两颊肌肉那不停的抽搐,脸上历历表露出良秀心中所交集的恐惧、悲愤与惊讶。哪怕是即将问斩的强盗,乃至被拉到阎王殿之十恶不赦的罪人,都不会显出如此痛苦的神态。就连强悍刚猛的武士也为之色变,战战兢兢地仰望着侯爷的脸。
由林少华翻译,收录在中译出版社发行的《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看到地狱烈火烧牛车时画师良秀反应的一段文字:
大火转眼间包拢了车篷。篷檐的流苏随风飒然掠起。里面,只见夜幕下亦显得白濛濛的烟雾蒸腾翻卷,火星如雨珠乱溅,仿佛车帘、衣袖和车顶构件一并四散开来,场面之凄绝可谓前所未有。不,更为凄绝的是火焰的颜色——那张牙舞爪挟裹着两扇格木车门冲天而起的熊熊火光,恰如日轮坠地天火腾空。刚才险些惊叫的我此时魂飞魄散,只能瞠目结舌地茫然对着惨烈的场景。
作为父亲的良秀又如何呢?
良秀当时的表情我现在也不能忘记。不由自主朝车前奔去的良秀,在火焰腾起之际立即止住脚步,双手依然前伸,以忘乎所以的眼神如醉如痴地注视着吞没篷车的大火。他浑身沐浴火光,皱纹纵横的丑脸连胡须末梢都历历可见。然而,无论那极度睁大的眼睛,还是扭曲变形的嘴唇,抑或频频抽搐的脸颊,都分明传递出良秀心中交织的惊恐和悲痛。纵使砍头在即的强盗,或被押到十王厅的恶贯满盈的凶犯,恐怕也不至于有如此痛苦的表情。就连那力可拔山的大力士也不禁为之动容,惴惴不安地仰望老殿下。
由文洁若翻译,收录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发行的《罗生门》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良秀女儿被活活烧死时惨状的一段文字:
侯爷则咬紧嘴唇,时而发出令人作呕的狞笑声,紧紧盯着车子。而那辆车里——唉,我无论如何也没有勇气详细述说当时所瞧见的姑娘是什么样子。被烟呛得仰起来的脸儿是那么惨白,为了甩掉火焰竟弄得蓬蓬乱乱的头发是那么长,还有那眼睁睁地化为火的绣了樱花的锦袍是那么绚丽——这是何等惨绝人寰的景象啊。尤其是夜风朝下面一刮,烟随之扑向姑娘的当儿,她的身影就浮现在红底子上泼撒了金粉般的火焰中。她咬着堵嘴的毛巾,浑身扭动,几乎要挣断捆绑自己的锁链。这情景让人疑心,莫非是地狱中前世恶业之苦活现在眼前了。岂但是我,就连强悍刚猛的武士也不禁毛骨悚然。
由林少华翻译,收录在中译出版社发行的《春琴抄:林少华译文自选集》中的《地狱变》一文,描写良秀女儿被活活烧死时惨状的一段文字:
老殿下则紧咬双唇,不时露出阴森森的微笑,目不转睛地朝车那边看着。那么车里呢?啊,我实在没有勇气详细述说车上的少女是怎样一种光景。那被烟呛得白惨惨的面庞,那随火乱舞的长飘飘的秀发,那转瞬化为火焰的美艳艳的樱花盛装——所有这些是何等惨不忍睹啊!尤其每当夜风向下盘旋而烟随风披靡之时,金星乱坠的红通通的火焰中便闪现出少女咬着堵嘴物而始终拼命挣脱铁链时那痛苦扭动的情形,令人觉得地狱的大苦大难活生生展现于眼前。不光我,就连那大力士也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