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生活环境 >> 塔可夫斯基十佳手稿,镜子里看乡愁看电影
那是年,潮湿、灰暗的一天,塔可夫斯基和舞蹈家里奥尼德·科兹洛夫在一扇开着的窗边长谈。当谈到格鲁吉亚导演奥塔·埃索里亚尼的《曾经的云雀》时,塔可夫斯基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赞赏。科兹洛夫顺势请求他,在纸上写下最爱的那几部电影的名字。
塔可夫斯基弓着身子思考了很久,脑袋几乎要贴在纸上。他列下一长串导演的名字:布努埃尔、沟口健二、伯格曼、布列松,安东尼奥尼、黑泽明、让·维果,德莱叶……
随后在这些名字旁边,他小心地写下一部部电影的标题,一面写,一面停下思索着,圈掉其中几个,又立马添上另外一些。等这一切差不多结束,毫无征兆地,他突然提笔加上了一个名字:《城市之光》。
塔可夫斯基的影史十佳
1《乡村牧师日记》
布列松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改编自法国作家贝尔纳斯诺的同名日记体小说。布列松称自己并不忠于原作者的风格,对很多细节进行了省略,但他忠于书的灵魂,而且从自己的经验中加入了尽可能多的东西。在文学改编电影的方式上,《乡村牧师日记》进行了极为独特的尝试。巴赞甚至认为,与原小说相比,电影反而更具有“文学性”。
2《冬日之光》
伯格曼“信仰三部曲”的第二部,上承《犹在镜中》,下启《沉默》。三部的风格都不尽相同,《冬日之光》是其中文学性最强的一部,台词精雕细琢,剧本层次丰满。伯格曼冷静肃穆的笔触,让这个聚焦人与人、人与上帝间关系的故事显得极为深邃,充满象征意味的光影构图也让影片不失影像层面上的深度。
3《纳萨林》
布努埃尔又一部宗教题材作品,改编自西班牙作家加尔多斯的小说。少见的,他没有在片中发表对宗教的尖锐讽刺,甚至否认了影片的宗教寓意。布努埃尔认为这部电影的基本特性是含糊,任何企图对影片中的人物作出合乎理性的解释都是徒劳的。片中主人翁纳萨林的故事无疑带有寓言属性,他过于虚幻地理解了所谓“教义”与“信仰”,而它们的虚无属性完全无法拯救世间的罪恶。
4《野草莓》
伯格曼代表作,获得第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找来年事已高的导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担纲男主角,他于年拍摄的《幽灵马车》是瑞典影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伯格曼最爱的电影之一。在《野草莓》中,伯格曼借人物的梦幻旅程,探究他内心的意识世界。影片的故事虽然抽象,但整体节奏却行云流水,收放自如,足见导演功力。
5《城市之光》
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被认为是默片时代最好的作品之一。和卓别林其他许多作品一样,《城市之光》依然有着强烈的美式价值观,他没有与穷人站在一方,也没有与富人站在一方,而是让穷人和富人站在一起,站在道德的位置上。卓别林的喜剧天才和人文关怀在片中依旧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年美国电影学会的影史最伟大爱情喜剧票选中,本片荣膺第一名。
6《雨月物语》
沟口健二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获第十八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影片改编自山田秋成的同名志怪小说,但在魑魅魍魉的灵异外壳下,却有着骨子里的现实主义特征。沟口健二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观照,批判了战争和男权社会。当然电影最突出的还是它在美学上的贡献,那卷轴般徐徐铺展的东方式长镜头,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7《七武士》
属于黑泽明的“日式”西部片。《七武士》有着一出极为精彩的群戏,各个人物都生动鲜明,彼此之间也充满张力。而在剧本之外,黑泽明在拍摄过程中不辞劳苦地设置了大量机位,多个景别来回切换间,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张力。两相结合下,一部各方面都无比精彩的经典作品就此诞生。
8《假面》
榜单中的第三部伯格曼作品。《假面》或许是伯格曼在影像实验上走得最远的一部,极尽美妙的黑白光影,梦幻般的超现实场景,冲击力极强的蒙太奇段落,共同构筑了《假面》目眩神迷又暧昧多义的视觉世界。
9《穆谢特》
布列松另一部改编自贝尔纳诺斯小说的作品。与《乡村牧师日记》一样,《穆谢特》也是大刀阔斧的改编。布列松摒弃了原作中大段的语言和心态描写,代之以专注的行为特写和对周围世界的简要提炼。在布列松的方式下,主人公穆谢特的遭遇更显残酷,她倔强而绝望的形象也可能更难磨灭。
10《砂之女》
敕使河原宏彪炳影史的作品,改编自存在主义作家安部公房的同名小说,后者也是本片的编剧。《砂之女》有着高度寓言化的故事,讨论了文明与自然对人的囚局,透露出“无人得以脱困”的悲观主义论调。敕使河原宏作为插花流派“草月流”的传人,在影片中设计了大量惊人的画面造型,对沙丘这一天然景观的视觉捕捉尤为精妙。而武满彻邪惑的音乐与画面完美契合,交织出令人战栗的视听空间。
这十部作品中,伯格曼三部,布列松两部,占了一半的篇幅。他对伯格曼的这三个选择很有代表性,分属不同的创作倾向。而塔可夫斯基对伯格曼无疑有着艺术上的深刻认同,不论形式还是内容。
布列松对他而言则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创作者,是唯一一位不被名利压身的人。布列松强大的个人意志让每一部作品都完全属于自己,这在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看来都是难能可贵的。
三部日本电影的选择也颇为精到,《砂之女》的出现是一个亮点。而《城市之光》,谁不爱呢?毕竟对塔可夫斯基来说,电影不在于表达了哪些哲理,而在于它作为电影本身达到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