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持续降雨,多地拉响防汛警报。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气象台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能随时知道天气状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那么更依赖天气的古代农耕生活,人们是如何预知气象的呢?图片:辽宁防汛警示古人发明了各种检测仪器来监测气象早在汉朝,我国就发明了监测风向的仪器,铜凤凰和相风铜乌。西汉时期,皇宫就出现了铜凤凰。其形状酷似凤凰,由黄铜锻造。有风的时候,铜凤凰的头就会向着风来的方向,像是要飞起来一样。图片:铜凤凰由于铜凤凰比较笨重,后来人们对铜凤凰加以改造,发明了更为轻巧的相风铜乌。相风铜乌也是由黄铜锻造,其形状酷似乌鸦,使用时将铜乌放置在一根5丈长杆子顶端的圆盘上,铜乌下面装有枢纽,随风而动,乌鸦头部的方向就是风向。图片:相风铜乌古人测量降雨量唐宋时期,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尺度雨量的概念。《数书九章》中,秦九韶就记述了“天池测雨”的方法,其中需要使用的“天池盆”,是现存最早记录的量雨器,以此测量降雨量。图片:乾隆时期的测雨器古人检测空气湿度在西汉时期,古人发明了天平湿度器。据《淮南子》记载,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将天平两端分别悬挂羽毛和木炭,天平向木炭倾斜,则说明空气湿气重,如果天平向羽毛倾斜,那么天气就比较干燥。图片:天平湿度器根据云的形状、颜色等变化来判断唐代著作《相思雨》中说到,云中出现黑色和红色,就会下冰雹。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指如果天上出现城堡或炮车形状的云,那么不久将会有雷阵雨。云交云,雨淋淋,是指如果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将会有雨。图片:即将下雨的天空根据动物行为来判断燕子飞得很低,蛇出现在大路上,说明大雨不久就要来到;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气会转晴;早上看到蜘蛛网上结有水珠,那就会是晴天,而晴天的下午,蜘蛛大量结网,在暗示今后的一二天内会有雨,网结的结实,则风雨较大,雨后结网说明天要转晴;蚯蚓钻出地面,则表示今天将会下雨,等等。图片:燕子低飞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人们也常根据24节气来猜测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清明前后的天气,阴雨连绵;“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说的是如果惊蛰那天打雷,那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十九日那么久;“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说的是如果芒种日下雨,那么五月就会经常下雨,六月就会干旱少雨,等等。但由于地域等原因,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推算天气的方法并不准确。图片:清明节气古人预知气象的方法,与今天相比确实落后很多。但在那个时代确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回首中国历史,充满智慧与辉煌,古人的才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看完了,给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