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形状 >> 别了江湖,是时候去邂逅你的梦里故乡he
走了那么远,攀了那么高,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小孩,
已经快要淡忘大自然的模样?
钢筋水泥的城市,像一堵巨大的墙;
我们不知道蚂蚁如何交流,稻谷怎么生长,
无法感知春风的形成,很难描绘年轮的形状…
(清风场实拍)
是时候,去邂逅你的梦里故乡。
且看横山之上清风场,
那里有座平房小院,能满足所有的生活向往。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
归去来兮,别了江湖!
这边厢,你正在城市里疲于奔命;
那边厢,他已经写好了重启乡居生活的秘笈。
(清风场实拍)
当你按掉第五个手机闹钟艰难地起床,
他的笑容正与阳光一起,洒在院里长成的豆荚上;
(清风场实拍)
当你的儿子哭闹着想打开爷爷的鸟笼,
他的小女儿,已经辨认出今天停在窗前的是云雀还是百灵鸟;
(清风场实拍)
当家中老人抱怨山城只有冬夏无谓春秋,
他的父母正着一袭软和布衫,从林间的氧舞台,缓步走到场镇上,微微出一层薄汗,刚好。
(清风场的平房小院)
要知道,在中国文化里,院落才是安顿生命、家人和精神的场所。一道墙围起一个家,才成就了院子里,独立的家庭小世界。
房前院内种豆赏花,逛不完的乡建公园,望不尽的原生森林…
綦江横山上,我家院子里的蔷薇开得正好,
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清风场?
把万般喧嚣都藏进这方平房小院里,
新农夫,是我最心仪的身份之一
一处风景是否惊艳,往往取决于你在哪里醒来。
横山海拔千米,秀美灵动,因此严寒酷暑都不见踪迹,只有一年四季万般美景。
(清风场实拍)
在清风场,邀上父母,带上孩子,晴天种瓜点豆,雨时读书会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清风场实拍)
在守望田,你重新找回与土地的亲近。脱了鞋,脚丫踩进稻田里,土地深处的温热从脚底板传上来,呼吸在大地的指导下,不自觉地变慢、变深、变长。
(清风场实拍)
去莲花溪,与孩子一同感受乡野的气息。盛夏里,在荷塘边细数花瓣的脉络;秋意浓,挽起裤脚下到泥塘里玩耍,挖一根鲜藕,给昆虫做窝,开心得忘了回家。
(清风场实拍)
到归园地,跟原住民一同体会农夫的乐趣。学着回迁的老农,挽起裤管,一步一插秧,看麦芒一撮撮长大,听青蛙一声声叫闹,体验复播麦地。
只有这样的乡建公园,才能真正留存乡村肌理——回迁农民、复建农舍、复耕梯田,营造田园村落场景,体验农耕生活方式,心底的乡愁也随之消散…
回到小院,更是自成一片天地。
春意浓,你翻开第一铲新泥,自在耕种,静待时光的培育;
夏夜短,你细听第一声蝉鸣,手把扇摇,观修竹,数流萤;
(清风场实拍)
秋风起,你嗅到第一缕桂香,摆好月饼,同嫦娥仙子逐月影;
(清风场实拍)
冬雪傲,你赏玩第一朵腊梅,围炉煮酒,与亲朋好友述心意。
种菜、插秧、赏花、采藕、捉鱼…
你热爱的新农夫生活,都在伸手可及的清风场里。
(清风场实拍)
它植根乡土、接近自然,有着最传统的“在地性”,却并不原始。
在最原乡的生活场景背后,便捷性与品质感,是清风场从未忽略的重头戏。
余亩乡建公园及原生森林里,系统又闲适地散落着颗颗繁星:
农作闲时,你可以去「倦鸟林」坐于苍翠松柏间,听百鸟争鸣;
(清风场实拍)
去「揽月潭」看万里起云烟,赏月朗星稀;去「乌金亭」小酌一杯,约上三五好友,谈古也说今…
无需担心,孩子们可能正在「稻香居」习字作画,又或许嬉笑打闹在「童趣园」里;
(清风场实拍)
父母们则在「涧隐阁」品茗论道,或者是「氧舞台」翩翩起舞;
又或许约好了对面院子的邻居,去「球技场」挥汗如雨,去场镇赶场,感受乡村生活。
一切便捷得跟生活在城市里没什么不一样,
但你望望院子里的浅草繁花,再吸一口清冽空气;
(清风场实拍)
城市里的混乱喧嚣,跟清风场的田园牧歌、渔樵耕读,没有一丝可比性。
千年前僧人便有偈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而如今太过繁忙,不若暂别江湖,
回归清风场,回归初心。
今日福利
「不夜九街」狂欢福袋3套
福袋(每套)内含
苏荷酒吧元代金券,1张
鲨鱼餐厅元代金券,2张
参与方式
文末留言点赞
前十名中挑选最走心的3条留言送出
截止时间
9月5日(下周二)12:00
·往期回顾·
七夕日记:我要这铁锤有何用?拿来敲螃蟹撒!
那些五仁明明难吃,我们为什么还要笑着演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