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从第一部木心年谱认识隐退的艺术家木心

发布时间:2023/6/21 11:20:50   

初识木心先生,源于《从前慢》这首小诗,被诗里“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样动人的句子所触动,随后找来收录这首小诗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后续又看了木心先生写的《素履之往》《琼美卡随想录》《木心诗选》,还有陈丹青笔录、木心所述的《文学回忆录》(至今还没看完),越发喜欢木心先生这位儒雅、渊博而又颇为傲气的雅士,颇有点当代嵇康的感觉。

只不过,木心是和张爱玲一样不喜人群、远离人群的作家。但因为陈丹青这位高徒,还有他自己写下的触动人心的美丽诗句,以及潇洒恣意、挥斥方遒的文学评论文章,才让我们对木心这位画家、诗人、作家如此地好奇和向往。其实,坦白讲,在看《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之前,我对木心先生的另一个身份——画家,了解甚少。我所了解的木心、所熟知的木心,均是一位诗人和作家的形象。其实,这是犯了“灯下黑”的错误,毕竟他的高徒陈丹青,不就是当代一位很出色的画家么,那作为他的老师,木心先生在绘画方面必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才是!

某种意义上来说,《木心先生编年事辑》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好书。一般情况下,看到“编年”二字,我们一般会想到我国历史的两种记述体例,一种是断代史,即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另一种则是编年史,便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历史记录。本书的“编年”部分,虽也是按时间顺序,对木心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其实本书的写作体例是谢泳先生在“序一”指出的“年谱”这一记述方式。谢泳先生对本书作者夏春锦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第一部关于木心先生的年谱”,此后不管是谁再进行木心研究都绕不开这本书。我想,谢泳先生的这份评价必然是非常中肯的,毕竟,世人越是阅读木心的作品,越是想要接近和了解这位坚持不肯露面的作家和画家。

木心的不肯露面,不是欲拒还迎的吊大众胃口,也不是孤高傲世,其实这是他的另一种骄傲与坚持,抑或是内心苦痛酿造出来的处世态度。正如陈丹青在序二中提到的梁文道的有趣观察:“五四及今,读者读罢书还想趋前面见的作家,除了鲁迅和张爱玲,第三位,便是木心。”以我个人浅薄的体会,梁文道提到的这三位作家,读罢他们的作品,我更想见的还是鲁迅和木心。

为什么想见木心,不是为了去窥探他的私隐或生活,而是为了探询他为何能写出那般绮丽、空灵又洒脱的文字和诗句,若是可以,再能聊一聊他的创作初衷,或是分享彼此对某些文学作品的看法,那便是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事情。只是传记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而且我也不曾读过木心先生的传记。他自然不曾为自己立传,也不曾有人为他写过传记。即使是有人为他写过传记,那也不是真正的木心,而是另一人心目中的木心。在这一点上,我和陈丹青的看法倒是颇为相似。每次读《文学回忆录》都像是在和木心先生交谈,看他时而神采飞扬地滔滔不绝,时而略显愤懑地寡言少语。只是我还是有点贪心,想要真正地去了解现实世界中的木心先生,想要真切地去看看他成长的岁月和经历,想要去触碰他曾经走过的漫漫人生路。

若是你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和渴望,那么这本《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便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全书分成了“卷首”“家世”“编年”和“附录”这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均有明确的主题,比如“卷首”则简短介绍了木心先生为何以“木心”为名。这四部分中最重要的,便是前文提到的“编年”,从木心先生出生到去世,乃至逝世五周年后纪念活动均一一收录和介绍,非常完美地满足了想要和我一样了解现实世界中的木心先生的所有读者的愿望,更加靠近和了解“那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