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形状 >> 东风系在开发区的开疆拓土,下一代汽车与开
1我所了解的30万辆轿车项目外资合作方和厂址的选择
神龙公司这个项目,前期有好多事情要准备,如东风的筹备工作、向国家的报告、厂址选择等等。当时厂址选择有四个方案:武汉方案、镇江方案、岳阳方案,还有襄樊方案。在国务院会议上才最后确定了武汉方案,具体说是武汉、襄樊分置的方案,就是武汉建整车厂,襄樊建发动机厂。如果能把两个厂放在一起,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计划经济时代,湖北省和武汉市意见不统一,所以就出台了一个把整车项目放在武汉、发动机项目放在襄樊的方案。一个公司,两处厂址,从实际配置的角度来说增加了物流成本,肯定是不合适的。加上襄阳那个地方的厂址在场地平整的时候,挖出古墓来,拖了好长时间才搞定。所以,这个项目有很多曲折的故事。
总装厂为什么选在武汉呢?其实,在四个方案中,我们一开始就选中了这里。我们东风人大多数都偏向到武汉。因为武汉在地理位置、工业基础等方面都是最具优势的。就是现在来看,武汉的地理交通环境也有独特的优势。它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央,我们到哪里去,物流成本都比较低。另外,那个时候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候做项目,我们根本没有配套的工业能力。所以,工业化配套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办企业光有主机厂是没有用的。这样看来,工业基础就很重要了。我们当时深入考察了武汉和其它几个城市的工业。相比而言,武汉的工业基础是最好的。所以定点武汉,我觉得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为什么选在沌口这个地方呢?其实在更早的时代,东风就已经看准了这个地方。东风曾经和福特谈合作项目,当时选择的厂址就在沌口。东风当时准备和福特合作一个20万辆轻型卡车项目。这个项目,不是我们和福特之间有任何问题,而是国家计委对这个项目的审批没有通过。这个项目对福特公司来说也很大,也是很重要的。当时福特公司主要负责谈判的一个人,本来准备谈成了就调到总部大楼上班的,结果没有谈成,被赶到一个仓库上班去了。他最后感叹说:“我真的不知道跟你们谈判应该找谁谈。”跟福特的项目虽然没有谈成,但东风那时候就准备到武汉来,选址的点就是沌口。所以,沌口这块地,武汉市政府一直是空置着的,一直就没有动。所以,沌口的起因应该要从跟福特的20万辆轻型车那个时候写起,这才是沌口真正的起源。那时候就把这个地划出来,留下来了。
东风有了这个项目以后,武汉市政府全力以赴,开发区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才最终落地沌口。我记得是5月份,我们轿车办70多个人坐2辆大巴车,7个小时就从十堰到这里了。当时,任德亮秘书长准备了酒,请我们在玫瑰园大厦吃饭。刚来这里的时候,在老造纸厂那边,什么都没有。我记得有几次在那里开现场办公会,武汉市和开发区确确实实对这个项目很重视。所以,这个项目引进的过程中,虽然曲折很多,但真正运作起来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为什么选择与法国雪铁龙合作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轿车合作伙伴有不同的选择,包括富士重工、通用、大众、雪铁龙等。选择雪铁龙的要素之一就是雪铁龙提供当时最先进的车型,而且满足当时国家计委批准东风项目的16字方针:联合开发、规模经济、出口导向、替代进口。16字方针首先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替代进口,一个叫规模经济。当时中国的整个汽车市场销量很小,非常小,年代末期到年之前,一年的销量不到万辆。说实在的,那时候,规模经济的要求,其它几个企业满足不了。我记得当时丰田就说,“你们买我们的车就行,不要造车。”通用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台产能的小工厂。如果按照经济规律来说,这是最合适的。当时因为这样,所以就选择了雪铁龙。何况,法国政府表示愿意为这个项目提供无息贷款。这样,这个项目就起来了。
2东风公司与开发区合作开展招商引资
神龙来了以后,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引进配套,降低成本。没有配套,汽车成本就真的降不下来。那时候富康车卖19万,现在卖1/3的价格都不到,四五万估计都没有人要。这样,降成本,国产化,提升我们企业的整个配套能力,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年,我们成立了武汉神龙实业开发总公司,责任之一就是解决配套问题,开发区的很多配套产业也就是在那时候引进过来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引进邦迪公司。这个项目引进的时候谈得很艰难,花了两年多时间,前后谈了40轮。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冬天去谈,我们住在东风公司北京办事处,谈判的地点在邦迪公司所在的赛特大厦,每天早上8点多钟出来,从早上谈到晚上,回去都10点了。谈判过程是不间断的,一直持续地谈,没有休息时间;咖啡、点心管够,但没有饭吃。谈了4天,最后谈崩了,我穿起外套就走,到外面呆了大概半个小时又回去了。因为要国产化,要降低成本,公司给我交待的任务是必须把它谈下来,不谈下来不行。不谈成,我回来没法交代。当然,对方也有压力。对方有一个团队,负责人是邦迪专门负责国际业务的董事,叼一个大烟斗,很绅士的那一种。他当时请的顾问包括香港律师、香港会计事务所的核数师。我问过他们的代价,一个小时美金。他谈了40轮,花了多少钱?所以这个项目不落地,他回去也没法交代。最后我回到谈判室的时候,他们也在等我回去再谈。这个事情于是很快就谈成了。
为什么我们要费这么大的劲把它引进到开发区来呢?这个公司叫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迪公司),是专门生产刹车管、油管这些东西的,拥有专利技术,产品也是重要的安全部件。邦迪管是一个特别的代名词,也叫双层卷焊管。它把钢片卷两层,在中间进行焊接。这样,它的密封性等方面都会有很好的保障。这个东西是邦迪公司发明的,所以就叫邦迪管。邦迪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跟东风公司有合作。东风卡车专用的刹车管路系统就是从他们那里进口的。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就跟它们公司有很多合作。但产品要从法国进口过来,运输成本高,而且那个管子很长,很难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于是,神龙来开发区以后,我们就想跟它谈合资,想把它引进到开发区,落到咱们开发区来。当然,这也是为公司发展考虑,我们跟这个公司谈判,把它引进过来,相当于完善了我们整车生产的一个配套环节。
为什么谈了这么久呢?我们希望以开发区给的一块地入股,占这个公司25%的股份。而它坚持技术费要按照单台计算提成,不仅有时间要求,还有总量的要求。比如说,我们神龙30万辆车的规模,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成,我们第一期工程也是做的15万台。30万台,可能3年就够了。邦迪公司的意思是说,不仅要有3年的时间期限,还要有每年30万台的量,就是约万台总量。年、年,全国的轿车销售量都没有超过万台。那时候汽车有“三大三小两微”的说法。“三大”指一汽、二汽、上汽。“三小”指广东标致、天津夏利、北京吉普。“两微”就是两小车,就是云雀、奥拓。神龙只是三大项目之一,怎么能有这么大的产量?在年、年的时候,我估计全国才卖二三十万辆,神龙一个企业能卖那么多吗?所以,神龙公司不可能答应它的要求。我说要按时间衡量就不属于技术提成了。双方为此僵持不下,谈得很艰辛。后来我们把时间延长一点,他把土地价格压低一点,互相让步就OK了。我们终于把这个公司引进到开发区来了。这个公司现在还在开发区,成为一家独资企业了。
东风公司与开发区合作招商引资的项目还很多。比如东风本田这个项目引进的故事也很精彩。公司派我负责谈万通公司的收购,武汉市政府、开发区也参加了。谈判的过程与方案,估计其他领导已经讲过,我就讲讲收购万通公司以后,如何将万通公司的设备、半成品卖掉,并由此引进中誉汽车公司[1]的。
收购万通公司以后,对设备处置问题当时有几个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把设备,包括一些半成品,当废铁卖掉。这个方案,当时没有深入考虑。第二个方案是卖给轻型卡车厂,即东风汽车股份公司。轻型车厂要开发面包车项目,正好万通公司也是生产面包车的,所以万通公司的设备、半成品,轻型车厂可以用得上。但是这个方案不知怎么也没有搞下去。第三个方案是引进中誉公司。中誉是一个什么公司呢?是做灯的,做景观灯的,而且做得很好、很大。这个公司的老板童江亮一直想做汽车,于是就看中了这个项目。他想利用武汉轻型汽车厂的牌照,以这个路径进入汽车产业。但他毕竟不了解汽车,如果我们把万通公司留下来的半成品、设备等都卖给他,他干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为了这个企业能发展下去,我跟他谈了好几轮。记得最后一次,在汉口江滩边上的一个咖啡厅,我跟他谈了三四个小时。我谈的不是这个东西卖给他多少钱,而是一步一步地告诉他汽车应该怎么干。后来,他把万通汽车所有的半成品、设备都买回去了。说实在的,他能够把产业做得那么大,也不容易,他只是不懂汽车。所以,在他筹建中誉公司的时候,我还专门从花都找了一位退休人员给他帮忙。当然,他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没有把握住。我曾经跟他建议说,你可以用这一套东西作为一个条件,跟轻型车厂合作。因为当时轻型车厂已经把类似的产品开发出来了。他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没有进一步弄下去。如果弄下来,轻型车项目,就是我们说的东风汽车股份公司那一块,会更早进入到开发区。
3东风系在开发区的开疆拓土
开发区是以汽车为中心展开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只有汽车产业,还没有别的产业。到后面经历任领导的发展,开发区才有了产业链,才去搞别的产业。我们刚来的时候,开发区没有房子,员工没有住的地方。没有房子,员工怎么能安定呢?为了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我们把宁康园的那块地拿下来,自己盖房子,分给员工住。应该是年地批下来,年第一批人就住进去了。我是年第二批住进去的。后来,医院,当时花了一个多亿投资,引进了很先进的设备。我们也盖学校,在宁康园里面的神龙幼儿园是那时候盖起来的。神龙小学也是我们自己盖的。住房、医院、学校是企业的生活配套。
神龙公司那个地方原来是红升村的。为了建厂房和生活配套,这里需要拆迁。年,神龙项目要投产,这边应该是年底开始拆迁。拆迁是在冬天开始的,拆迁速度很快,代价很低。当时,老房子拆掉了,新房子又没有建起来,大家都住在窝棚里过冬。这么冷的天,别人在这里过冬,春节都没有房子住。我特别感动,还去看望过。那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有钉子户。那时候,拆迁的速度很快。拆迁以后,他们可以得到一笔补助。我记得补助金额很少,征地青苗补助费加起来大概1万块钱。他们还可以得到一块地,在这块地方再盖砖房子。那时候红升村的住房条件因此改善了,原来很破的土房子全部变成三层楼的小楼房。总体上说,当地农民对我们这个项目是很支持的。不仅农民,从各方面来说,包括当地政府,红升村书记,对我们这个项目都是非常支持的。我记得开发区为了感谢当地对我们这个项目的支持,还在开发区20周年纪念活动中,请负责这个事情的郑书记上台讲了话的。
我们建宁康园的时候,保留了那里的一棵大树,叫“神树”。刚来开发区的时候,那棵树就存在,下面是一个池塘。我们说这么大的一棵树,有这么长的历史,砍了可惜。所以盖宿舍的时候,我们就以这棵树为中心,把它作为景观点留下来,还给它做了一个台子。这棵树就这样一直保留下来,被称为神树。好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爷爷奶奶在那里挂红布条。我们刚来的时候,没有看到挂红布条。当我们把它慢慢弄好了以后,就开始有人挂红布条了。
神龙公司来了以后,我们盖住房,引进配套,开发区的各项功能相继出现。所以说,不管神龙的车现在如何,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无法否定这一点:因为有了神龙公司,才建了开发区;没有神龙公司,就肯定不会有开发区。
除了神龙公司,东风本田公司在开发区发展很快,对开发区的影响也很大。东风本田公司的前身是万通公司。万通公司当时的加工工艺是不完整的,连冲压车间都没有。我们接手以后,导入了CRV,当时的年产目标是3万辆。然后我们慢慢增加车型,年增加思域一款产品,就开始做12万台的能力扩充,第一工厂的构架才真正形成。东风本田公司总是在不断地小规模起步,慢慢发展。到年,第一工厂基本上达到20万台以上的规模,有三款车型。我们当时的定位是“小市场,大份额”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要维护“小市场,大份额”的做法,保持我们的特色,也要逐步完善我们的产品。年,我们开始启动了第二工厂的建设。第二工厂第一期12万台,年整个24万台就开始投产。我们依据企业定位,解决产品结构问题,导入产品,从CRV一个产品支撑东风本田,到引进XRV、思域。三个车型,每个车型都可以卖20万台,就可以卖到60万台。还有其它的车型,URV等也出来了。这样,我们的支撑产品,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产品是完整的。这与过去卖20万台,是不一样的。未来要做到万台,其实就是产品支撑体系、制造能力支撑等各方面都要考虑。不是说我们想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而是要做好长时间的准备。
东风本田公司的发展历程带动着开发区的发展。我们建第二工厂的时候,江城大道还没有开通,周边啥也没有,都是一片空地。现在,那个地方已经很繁华了。不过,从办厂的角度来看,选择这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我们的工厂选址,一定要考虑物流条件。江城大道那个地方现在老堵车,我们的物流又只能够通过江城大道进进出出。现在,第二工厂每天大概生产辆车,需要台轿运车把商品车拉出来,外加要将零部件、材料运进去的车。所以,现在是平均一分钟不到就有一台大车进出厂区大门,物流量非常大,很麻烦。所以,做整车厂项目,我们一定要考虑物流环境。吸取这一教训,我们现在建的第三工厂,在硃山湖那边。那里也有神龙第三工厂、自主品牌车工厂,三个工厂在那儿,未来物流量也很大。所以,我后来就要求,沿硃山湖湖边的那条路必须要打通。如果不把物流搞通,未来那就是一个死地。东风本田公司第三工厂起来以后,主要依靠那一条通道。我已经看过了,现在这边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物流的要求,这就是最大的缺陷。但是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好,靠近三环线,可以直接上高速,上快速通道,一年可以节约几千万元的物流成本。
建设第三工厂的时候,我们就有东本工业园,引进零部件配套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外地有一定规模的零部件企业必须要到这里来。以前当生产量小的时候,这些零部件配套企业可以留在原地,但是当生产量大的时候,它的运输成本会很高,所以,这些零部件企业一定要在这里,到开发区来,要不然它搞不下去。我们现在在汉南的零部件企业,好多年产值都已经五六亿了,都是直接来开发区这边为我们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
年陈斌波(手持奖杯者)被评为武汉开发区特别突出贡献企业家
4下一代汽车与开发区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20年前我们就在干这个事情。在神龙公司的时候,张世端老总曾经让我去做过一段时间这个事情。那时候,我们的老厂长黄正夏坚决要干这件事情。他找神龙公司,神龙公司推荐了我。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它有所了解。20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发展,但核心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电池,我们现在用的依然是锂电池,只不过是能量密度有差异。比如说,手机后面的电池变小了,待机时间也变长了,能量密度在发生变化。但它没有换成氢燃料电池,或者是其它什么类型的电池,根本的技术路线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且,我们现在用的锂电池,从原理上说是有问题的。它要提高续航里程,提高密度,就必须增加锂电子数量,增加电池的重量。但锂电子的特点天生就比较活跃,容易产生爆燃。我们知道,三星手机电池才一块就出现了那样大的问题,我们这个车上千块电池,重几百公斤,如果安全性出现问题了,后果不堪设想。车是一个涉及生命的交通工具,一定要有安全性,可靠性。这是技术上本身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国外的公司有成熟技术的典型例子是丰田。到现在为止,它在全球卖了最多的混合动力车,卖了0万台,但它根本不把锂离子电池用在它自己的混合动力车上,因为它不会拿自己的品牌去冒险搞这个事情。
氢能源汽车的要求太高,产业化也会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能源的效率到底怎么样更合适?这个要认证,因为氢,要分解水才能得到氢气。1度电分解出来的氢气真正转移到汽车上的使用就变成0.7度电。然后加工、储存等这些技术难度也非常大,成本非常高。所以说要直接商业化,还有比较长的距离。因为商业化,首先需要降成本,如果不能把成本降下来,客户是不能接受的。
电池技术的突破是一个革命性变化,是类似于蒸汽机时代的变化。我们现在所有储能的技术有待重大突破。储能技术一旦解决,它改变的将不是一点点。所以,新能源汽车,我们也都在做准备,国家相关的政策也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我不知道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怎么样,国家对此补贴很多,但是国家不可能老拿钱去干这个事情。国家肯定是希望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尽量地把这个东西引导出来。当然,很多东西都在尝试之中。在未来,可能也会有别的汽车出现,或者是有别的路径。如逐步提高能效,提高发动机效率,进一步完善传统排放,也是可行的。又比如,现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
未来,智能汽车一定会发展很快,智能驾驶的相关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最近几年里,我们已经把第三代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在新的产品之上。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创造一个零交通事故的社会。因此,在未来一定会变成强制性标配。这些技术的运用,甚至包括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的终端,是指日可待,可以实现的,因为它只是两个技术结合而已。我觉得这个东西会发展得很快,这个一定要重视。
汽车做了这么多年,变化的都是新技术往汽车上靠。目前来说,互联网产业与智联网跟汽车的传统产业的结合,处于平等地位,实际上应该以传统的产业为主导,把它变成一个智能驾驶。所以,东风本田公司在跟阿里巴巴谈合作,做这个事情。
武汉开发区以汽车为产业,最早以神龙公司生产汽车起家,汽车产业慢慢起来。但现在有一种焦虑,担心开发区汽车发展会像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那样面临困境。其实,汽车不是今天才有的,过去也有。但我们今天的汽车和一百年前的汽车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因为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一旦新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很快就会在汽车上加以运用。所以我觉得有些说法是夸大其词的。汽车制造虽然是一种传统的产业,可能会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带来新的变化。但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一样,仍然是满足人们移动需求的一种工具,它们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技术一旦突破,要运用的话,这些传统的汽车行业一定比别的产业更容易利用这个技术。东风本田公司有一个研究报告说,年纯电动汽车的占比不会超过30%,混合动力占比大概50%~60%,还有一部分是传统高效能的发动机,所以,传统汽车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现在我们的综合热效率最高能达到39%、40%。
现在研究发动的综合热效率,传统热效率有望达到50%的,这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它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能量转换的方式。传统汽车也好,新能源汽车也好,当综合热效率达到50%,它就比现在电动汽车热效力还要高。当传统汽车的热效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电动汽车不一定比传统汽车节能环保。再说,我们开发区最近几年发展的也很快,未来这个地方不光是一个工业区,慢慢的,所有的产业都有了,这个地方自然也会更好。所以,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很多要素,比如说,公共配套设施到底能不能达到宜居的程度,而不仅仅取决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口述整理:刘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