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黑胶唱片机里的旧时光外二篇

发布时间:2022/5/27 17:29:05   

提示:点击上方“海燕文化”分享更多精彩!

黑胶唱片机里的旧时光上周六晚,我有幸遇见宁波图书馆通过网络直播举办的一场音乐分享会。资深爱乐人、黑胶收藏家沈炜将黑胶音乐的前生今世娓娓道来,让我受益匪浅。黑胶的历史,要从留声机说起。据说,没有留声机之前,所有的声响,都只有现场,没有录音备份。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诞生于年。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膜板随着说话声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作试验,从中得到启发,着手研究声音重发的课题。年12月,爱迪生将自己设计的一台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进行了公开表演,被人们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而黑胶唱片机是在留声机的基础上,唱针的震动通过唱头的机电转换变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器推动电动扬声器发声。所谓黑胶,是指唱片的种类。进入20世纪后,黑胶迎来了黄金时代。在旧日的露天电影里,直入人们眼帘的那一股强劲摩登潮,无处不有旗袍、烟斗以及黑胶唱片机的元素。即便是近年风靡全国的谍战片,在诡谲多变的生死场里,仍以咿咿呀呀的唱片机作为道具,帧帧都衬托着令人窒息、危机四伏的氛围,让人期盼在音乐戛然之后,正义终将绝地逢生。沈炜老师介绍说,除了常见的黑胶,也有彩胶、白胶。香港音乐人张国荣,是改变黑胶推出白胶唱片的首创者。国内第一张白胶唱片,就是张国荣的《为你钟情》大碟,发行于年5月。在整场黑胶音乐分享会上,不少歌迷互动交流,让时光倒回到周璇、姚莉、邓丽君、张国荣那些年代。可以说,留声机就是时光机,它犹如一架“飞行器”,载着我们穿越百年,在旧时的庭院回廊里伫立凝神,找寻故人的一笑一回眸。“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蒋捷的这句词,总让人慨叹岁月易逝。而如果你喜欢上了音乐,喜欢上了和你生活融入过的黑胶音乐,你就能感觉到在唱针接触黑胶的那一刻,仿佛时光也开始在33转唱片中回转。于是,记忆的潮水随之涌来,往事温柔爬上心头……我的音乐启蒙,来自于我仙居老家的黑胶唱片机。记得小时候,我家唱片机里传出的《天涯歌女》《四季歌》《叹十声》,是母亲的最爱。那时候,母亲梳着两条秀气小辫,轻轻哼着歌,坐在靠门的藤椅上,看池塘起涟漪,看秋风催蝉鸣,看我这丫头长大……那时候,时光慢,我的作业总是做不完;那时候,时光匆匆,暑假还没极尽撒欢,母亲已提醒我:后天要去学校报名了……那时候,受母亲影响,小小的我喜欢邓丽君的歌声。邓歌啘啭,情真意挚,歌声里有人间的真善美……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沈炜老师渊博的音乐知识,让许多歌迷沉浸在了岁月的旋律里,舍不得就此离开。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因着黑胶音乐的缘分。于是,沈老师又和大家分享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梁祝》等民乐,还有张国荣的《有谁共鸣》《共同渡过》……张国荣的歌曲,我在念初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那时,我常常是边做功课,边戴着耳机循环听《沉默是金》《风再起时》。几十年来,在听了很多经典音乐之后,我发现,好的音乐还有一个功效--它能阻隔外界嘈杂,给予人向前的勇气和力量,使人内心沉静、踏实成长。“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里,都不退愿陪着我。”此刻,张国荣的一首《共同渡过》在我的手机里循环,也在我的旧时光里循环……谢谢你,在我几十年风雨人生中,一起陪伴走过的朋友!写于年5月24日

软硬兼备的智慧

昨晚,在练习写诗词时,我学到了“矛”和“枪”的区别。自我识得“矛”“枪”二字以来,几十年从未作比较,感觉两者相同,都属古代战场冷兵器。待我现在仔细查阅相关知识后,才明白矛、枪除了应用年代及头部不同以外,还在于彼此杆的材质。

矛是重兵器,杆以枣木等硬木或精钢制成,基本没有韧性,可以冲刺、砸,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士兵主战兵器。而枪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末唐初,以宋、明两代为盛,式样繁多,广泛用于步兵和骑兵。枪杆多用稠木、合木、白蜡木等制之,要求直而不曲、细而不软。作战时,枪杆可以略微弯曲,更为灵活,强度和韧性兼备。

据明末武术家程冲斗《长枪法选》中所写,“各处土产不同,各名其异。惟取坚实体直,无大枒枝节疤者为上。根头可要盈把,便好持拿,自根渐渐细至梢上。不软不硬为妙,如太软太硬,则拿捉不如意。调制如法,便好运用也。”原来,矛与枪的区别,在于杆子材质的硬软不同。只有软硬兼备,便好运用。

今晨,我路过一家早餐店时,点了一筒楚门糕头。在台州,这样的早餐,称之为嵌糕。糯糯的糕皮,内裹鸡蛋、黄豆、萝卜、豆腐干等家常菜,再浇入一小勺香浓的猪肉汤汁,成为了很多北上广台州人内心的念想。如此小吃美食,其灵魂就在于这身软硬兼备的糕皮。有嚼劲、耐饥饿,一筒饱满的糕头,像极了实在的台州人。

由此,让我想到了做人的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性格迥异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喜欢直来直去,针尖对麦芒,痛快淋漓;有的人,暗里藏锋,摆阵设局,以谋略取胜;有的人,优柔寡断,唯唯诺诺,马首是瞻……这些性格,体现着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软硬态度。我以为,一个人,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基于此,看场合、事态的进展变化,懂得软硬兼备。

同样,一个人的学识和情商,也是硬软关系。与人打交道时,再有学识,如果情商低的话,在社会上也是难以立足。智慧的人,善于洞明形势,该坚持的时候就要坚持,该让步的时候就要让步。“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的传世名言,“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其警示深远。

写于年5月23日

岁月清浅

己亥年的立秋过后,天气依然闷热。本以为带“秋”的节气,应是凉凉爽爽。不过,有句老话,叫作“心静自然凉”。于是,我开启秋的起居模式,与吹了一夏的空调告别,尽管有时半夜醒来汗水淋漓。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在不知不觉下降着,再好的身体也抵不过流年的摧残。年轻时,一口气能吃下三根冰棒的我,而今是望冰止渴。不敢吃,怕一吃下去,肠胃就有反应。遂想起小时候,母亲叨唠“冰的东西少吃”,原来是真爱啊!前段时间,和宁波盛姐闲聊着。她说,台风利奇马走后,每天喝点白茶,可消毒袪湿。对她的建议,我居然“顺从”地每天喝了起来。回想以前,我对养生保健则不当回事。同事敏多年前就建议我学点瑜珈,对身体有好处。而生性固执的我,自认为小时候习武打下的基础,身子骨硬朗,无需跟着社会潮流走,花钱买健康。这几年,我发现我的生活节奏慢了,闹哄哄的朋友聚会少了,更多时候是自己与自己的独处。以前,在同事中有“女汉子”绰号的我,近年莫名喜欢伏案书画,许是受了点父亲的影响吧。对于我练习书画,父亲总是笑眯眯地说,这个好,这个学了,等你退休后就有事情干了。我怼父亲,我又成不了书画家。但几年下来,我极其享受书画时的过程,至于书画的好坏压根就没放在心里,甚至厚颜将“大作”晒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