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习性 >> 每读一部作品,都是对世界的了解三年级必
每读一部作品,都是对世界的进一步了解。
今天小编给二三年级小朋友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
苍茫的草原上立着一座结实的小木屋,那是漂泊生命的休憩站,是抵御危险的铜墙铁壁,是散发爱和温暖的快乐殿堂。那是美国作家罗兰·英格尔斯·怀德留存的童年回忆。
作者罗兰·英格尔斯·怀德是西部拓荒者的子女,她的父亲是一名勇敢、能干、智慧、有远见的拓荒先锋。他领着家人穿过森林、跋涉大河、攀越高山,徒步草原,寻找肥沃、宽广、自然的土地,诗意地栖居。
一路向西的拓荒经历成了罗兰生命里最美的回忆。而《草原上的小木屋》里描述的情景则成为孩子对美国西部的最初的幻想。
第一,不用怀疑孩子对书本的理解,他们能很快地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罗兰一家离开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一路向西,搬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西部去生活的故事。这是一条危险重重的冒险之旅,他们从密西西比河的冰面上走过,听冰面发出的奇怪而尖锐的声音;他们强渡一条湍急的无名溪流,感受溪水拍打车厢的恐惧;他们独占广袤无边的大草原,享受篝火美味的野餐……
在这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活跃着许多有趣的动物,有可爱的兔子,有自由奔跑的野鹿,有机灵的地鼠……
当然草原上也有很多潜在的危险,成群结队的狼、丑陋古怪的印第安人、可怕无比的热病……
第二,不要阻挡孩子对未知的好奇,阅读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
罗兰连忙嚼碎饼吞下去,说:“我好想看‘帕普斯’”
正如罗兰对“帕普斯”的强烈好奇欲一样,孩子对书本里的世界也是时时刻刻充满了好奇欲与求知欲望。通过阅读,他们会明白原来“帕普斯”是印第安人婴儿,他们会好奇印第安人长什么样子,他们凶恶吗?他们会试着往下阅读,从书本中找出答案。“他们有着棕红色的皮肤,这和头顶蔚蓝色的天空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他们还用彩线在头上扎成一束发髻,几根插在发髻里的羽毛前后摇晃。”
不同于大人的阅读视角,或许孩子对于书本世界的好奇只是属于“最浅层”,他们不会关心为什么罗兰一家要一路向西,为什么当时西部那片土地上只有野生动物和印第安人,为什么书本中三番四次地描写爸爸的枪和他装子弹的袋子与火药桶……但是在孩子阅读时,也会去思考,他会疑问什么叫原住民,他会奇怪红色的皮肤,他会惊诧被蚊子叮了会死这件事……他的脑袋里早已住进了叫“思考”的精灵。
第三,不要轻视孩子对美的感受,他们才是最纯净的审美者。
孩子会审美,他们能感受最直接的美,和钱权无关,只在于用心。成年人的世界中已经没有了纯粹的阅读,读只是一种形式。孩童读书,却能直达书本那头的世界。孩子对美的感受毫不逊色成人,他们会在书里感受美。如下面的文字,就是小编的学生感受到的最美的文字:
阳光非常的柔和,风也凉爽透了。野兔们在她面前欢快地跳跃着。鸟儿忽高忽低地飞舞着,美洲雀随处可见,哦,原来它们的巢就住在草丛中。哈哈,还有到处能见到的身披棕色条纹的地鼠哩!
吃早餐的时候,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不一会,他们身边是随风飘摇的草丛的影子。草浪中,几只云雀径直飞向了天空,在高高的天空上快乐地唱起歌来。蔚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好像一颗颗可爱的珍珠。几只个子小小的鸟立在野草上,随风荡来荡去,还不时用信任的声音唱着歌。
银色的月光下,美好的音乐到处飘荡。罗兰闭上眼睛,她相信,有一部分音乐肯定是来自星星的。
玛丽和罗兰急忙跳到地上,环顾四周,哦,这里只有无边无际的草原!向北望,不远处是溪洼地,嫩绿的树尖隐约可见。再远一点的地方,能看到一道道土黄色悬崖的轮廓,到那里,草原就被遮挡住了。
爸爸又用小提琴模仿起了夜莺的歌声,夜莺调皮地回应着,然后和爸爸的小提琴一起唱起歌来,就这样,小提琴和夜莺在月光下一唱一和,传递着温暖和美好。
皎洁的月光下,一群狼围坐在房子周围,形成了一个半圆形。他们全部蹲着,目光紧紧地盯着窗户里的罗兰和爸爸。它们真大,罗兰从来没有见过。
在洼地下面,长着许多低矮的灌木丛,有些枝上还挂着淡粉色的浆果。大树边,零零星星地长着一些粉绿色的球果,但他们的叶子是亮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