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种类 >> 永远的淮阳师范072郭寿青老师二三事
二排左起:左二袁保林老师、左三杜寄语老师、左四徐行效老师、左五刘金荣老师、左六田颜卿老师、左七郭寿青老师
我是年秋上淮师,入艺术班,学习有点不务正业,明明学业是音乐美术,却做着文学的白日梦,整天捧着《幻灭》、《复活》、《悲惨世界》当饭吃,结果可想而知,音乐美术没学好,文学也是个半“瓶子醋”!
在我的老师中,有一位个子不高,身材瘦小,面孔白白净净的云南籍老师,名讳郭寿青。后来我在短篇小说《云雀》中,刻画一位文革深受挫折,有点神经质的小提琴手,就是以郭老师为原型的。
郭老师是云南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科班出身,小提琴造诣不凡,绝对的演奏级水平。写到这我有个迷惑,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仅仅是地方名校的淮阳师范,不知因何缘故,天降陨石般地接纳了一批重量级人物,这其中有清华毕业的李玉振(后来郑大副校长)、北师大毕业的谢文轩和司松林、中科大毕业的聂永廷、复旦毕业的朱永锴、中山大学毕业的叶德欣、云南音乐学院毕业的徐行孝、湖北艺术学院毕业的罗镜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各自专业的领军人物,皆有作品行世。这么多人荟萃一地,风云一时,实为淮师之奇观!
我没学小提琴,对郭老师的专业不敢妄评,只听说郭老师初到淮师时,整个淮阳县城小提琴还很罕见,有一次演出惹得观众稀罕,说他“拉弦子用下巴夹着,真能”!后来淮阳出现一大批小提琴爱好者,应该说与郭老师的开蒙是分不开的。
我对郭老师接触不多,但认识是深刻的。我以他做我创作的原型,出于我对他的尊重和理解。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做人也好,做事也好,最高的境界是单纯,所谓大道至简,也许就是这个意思。郭老师极为可爱,就在于他的单纯。他单纯得像个孩子,单纯到令你可怜他的地步!
据说,文革时期郭老师也是受过冲击的,原因是他学了小提琴,小提琴属西洋乐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的靡靡之音,所以倒霉是必须的。这让我想起文革遭批判的另一位老师朱永锴,他因为上海人长得帅气、生活方式“洋气”(喜欢穿马裤),被批为资产阶级的“大洋狗”,好在朱先生天性乐观,从来不把挨批判当回事,造反派说他是大洋狗,他说我还是只“快乐的大苍蝇”!但是,郭老师却没有朱老师乐观,他患了抑郁症,后来发展到癫痫。我见过郭老师癫痫病发作的一刻,那是在舞台上,我们整个乐队正在排练,他拉着小提琴突然发病,顿时两眼瞪直,面颊抽搐,脸色苍白,口吐白沫,整个身子僵硬地向后倒去。幸亏他身边有学生,及时扶住了他。大约三五分钟后,郭老师清醒过来,他迷怔片刻,凄凉地笑笑,弯腰拾起琴弓说:“没事了,我们开始吧!”
郭老师是教乐理的,视唱练耳和节奏训练是少不了的。先生教学严谨到了刻板的程度。他音准极佳,稍有跑偏都能听出来,他也不指责我们,搬只凳子在讲台上坐了,嘴里机械地重复着:停,再来!停,再来!他可以重复几十次,直到大家唱准为止。乐队排练他是指挥,在几十种乐器中,他能听出谁高了半音,谁抢了四分之一拍节奏。我今年七十岁了,至今会唱老师教过的一首符点练习曲,足见跟老师学习功夫之扎实。
郭老师的教学水平是顶级的,但生活中处事却是低能的,说他是个生活的笨伯并不为过。他是南方人,初到北方对冬游很感兴趣,寒冬腊月龙湖结冰,好事者找到他:咱们冬游去吧!老师慨而允之。即到湖边,别人都脱衣热身,老师并不热身,换上泳裤一头扎进冰窟里,冻得他大叫一声,急忙上岸,从此不提冬游。老师娶妻马氏,本地人,刚结婚时,俩口子吃教师大伙,馍、菜要票,稀饭不要票。老师南方人,不爱喝稀饭,只吃馍菜;妻子爱喝稀饭,说你把你那一份打回来,我喝了。老师觉得妻子怕吃亏,一点稀饭都不放弃。于是老师过去,用饭盒盛得溜天漫地,颤巍巍端到妻子面前,猛地一杵,赌气说:喝去吧!别吃亏!妻子尴尬得嚎啕大哭。老师不谙市场,妻子教他,本地人做生意喜欢讨价还价,要一块,五毛就成。某日老师去市场买鸡,卖家要3块,老师只给一块半,结果俩人差点打起来。老师相信国营不骗人,有一次赶上县蔬菜公司处理大白菜,不要菜票都能买,老师一下子买10棵大白菜,回家还说拣了便宜,结果切一棵烂一棵,10棵全烂。妻子抱怨他,他振振有词说:国营不骗人!上世纪70年代,时髦“开门办学”,就是学生到农村去,跟农民一起生活。我们是学艺术的,开门办学就是给农民演节目。我有幸和郭老师一起下乡开门办学。我们坐着马车,像游牧民族似的,从这个村赶到另个村,晚上在土台子上,挂着汽灯或者电灯给农民演节目。女生们表演《洗衣歌》,男生们唱样板戏,我拿手的是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郭老师拿手的是小提琴独奏《霍拉舞曲》和《云雀》。我看得出,郭老师想把他最得意的琴艺奉献给农民,但结果令人失望,往往演奏完了,台下的仰着脖子还不知道,迟到的掌声也稀稀零零。这让我替老师委屈,但老师退到下场门,喃喃地说,是我没演好,让贫下中农没听懂!
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借《永远的淮阳师范》这片平台,我怀念我亲爱的郭寿青老师,我觉得与老师生活就在昨天!一切都会忘记,但想起郭老师,他那一双眼睛我不会忘记,那是一双象古老年代的湖水一样清澈透明的眼睛,单纯,干净,善良,忧郁。那是一双人的眼睛,一双知识分子的眼睛,那忧郁而微笑的眼神,来自他的灵魂。我希望老师的眼睛永远看着我们,因为这个世间,永远需要那份单纯!
杨小波,年出生,沈丘县白集镇杨楼村人,淮阳师范74届艺术专业学生,曾任周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周口市中华中医祖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创作作品:40集当代农村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颍水湾》(获年河南省委宣传部全国电视剧剧本征集一等奖);4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唱着过》(以豫剧皇后陈素贞舞台生涯为素材,为河南省豫剧院收购);当代小说《沸腾的土地》上、中、下3卷本;论文《为什么说周口是中国的中医祖庭》(获,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