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种类 >> 做一串冰糖葫芦,写景状物不再难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这一句歌词蕴含着写景状物作文的秘诀。
今天,教你学做“糖葫芦”,会写景物文。
第一步,选物为“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手难做无果之食。选择做物料的素材,这涉及到取舍了。不是什么果子都能哪来用的,要有选材的标准:新,巧,奇。
别人没见多的你见过,这为“新”;别人和你都见过的,能换个方法写,这为“巧”;别人和你都能写出花,能再出其不意地翻转着写的,这为“奇”。
课文《山中访友》写山中景物就抓住“友”这个角度来写,采用第二人称和拟人修辞,让景物都变得亲近灵动。这就是巧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课文《草虫的村落》写昆虫的世界,却把平常的俯视视角改成平视,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让读者有了奇异的体验。你看: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第二步,拟词做“签”。
散乱的果要做成糖葫芦,得有个签来串。把零散的材料凝聚在一起,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景物的共同特点,或者共同的描写角度。找到这个特点或角度,用一个词语固定,便成了串糖葫芦的竹签。
以“词”做签,小则可以写段,大则可以成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段选自《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的对象是鱼,抓住的特点是“好看极了”。开头句便是一根竹签,躺在那里,穿起了后面的四句描写、四个具体对象。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这一段选自《山雨》,描写的是雨后的幽静,描写的角度统一在听觉。从鸟儿的啼鸣,到雨珠的滴落,都是以声写静。
而像课文《索溪峪的“野”》则在标题中就把“签”立起来了,全文围绕着“野”这个特点,描写了索溪峪山、水、动物和游人,写得野趣十足,充满生机。
第三步,支“签”串“果”。
现在,万事俱备,只需最后一步就完工了。支签,串果。把选好的果一起串起来,把新巧的材料以一个词统一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就有了模样。哦,对了,我在零食铺子里见过一种很漂亮的糖葫芦,像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写作文也还需要这样的装饰,我们称为“穿靴戴帽”,在写法上叫做“总写”。开头,总领全文;结尾,收束全文。如此,便有了好模样。
课文《牧场之国》从“牧场”这个角度写荷兰,开篇即点题:“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然后,写牧场的主角“牛”、“马”、“羊”和“人”,四个角度都被首段笼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个周末,趁着好天气,你要不要出去走走,看看美景,回来做一串糖葫芦,写一篇好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