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2日,作为《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以下简称《奔流》)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法音乐人联袂出演的“奔流·水上音乐会”在苏州河畔举行。来自上海的流行美声组合“力量之声(VocalForce)”登台演唱。来自上海的流行美声组合“力量之声(VocalForce)”。三位成员宋罡、余笛、王志达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现为高校的声乐教师。年,他们出于对唱歌的热爱成立这支组合。年,“力量之声”的一首歌《我们的上海》成为上海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歌曲。他们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情结、情感与情怀,生动地糅进音乐作品里,以声音记录上海的多面风情。《奔流》是关于水的对话。上海的苏州河,巴黎的塞纳河,两座城市围绕河流生长繁盛,河流承载城市变化的印记。河流的市井、工业或者浪漫之声,早已成为城市声音的一部分。音乐家亦是城市的居民,他们看见河水流过,倾听河水和水岸居民的声音,形成了上海的声音名片。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声乐的过程中,王志达第一次学习唱法语歌。他学唱的第一首是法国经典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斗牛士之歌》。作为一个歌唱者,王志达对法语音乐的最初的感受是:法语有很多连读,小舌音的发音也很困难。但是法国音乐充满浪漫气息,他特别喜欢。除了《斗牛士之歌》、古诺(Gounod)的《浮士德》、伊迪丝·琵雅芙(édithPiaf)的《赞美爱》等古典曲目,力量之声也会排演时下流行的音乐剧,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世界之王》。年秋季学期的开学季,他们在上海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演唱了《世界之王》,引起热烈反响。琵雅芙的《赞美爱》是“力量之声”组合成立后排练的第一首法语歌。琵雅芙是法国国宝级歌手,有着“小云雀”之称。著名电影《玫瑰人生》是琵雅芙的传记片,讲述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让这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位法国歌者的生平。《赞美爱》便是琵雅芙脍炙人口的名曲之一。法国音乐给王志达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浪漫。除了歌剧,王志达还喜欢听钢琴曲。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是他最喜欢的作曲家。德彪西将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表现手法融入古典音乐,用音乐的意象勾勒出梦幻般的世界,让人联想到林中仙鹿和夏日薄雾笼罩的田园风光。王志达喜欢在散步或是跑步的时候播放《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女孩》等钢琴曲,百听不厌。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对中国音乐也影响深远,中国早期不少音乐家比如冼星海深受另一位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杜卡斯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冼星海在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杜卡斯,深入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之路,也是从中西文化融合中开拓出来的一条创新之路。力量之声亦是。法国的艺术创作,以及冼星海的中西融合创作之路也给力量之声带来丰富的灵感。“力量之声”采用跨界结合的方式,令听众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碰撞的乐趣,给听众带来突破传统、自由浪漫的、源自爱的力量之声。音乐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路径。王志达从音乐中感受到法国人天性中的奔放、浪漫和自由。除了法语歌,王志达在上海音乐学院还学习了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歌剧作品和艺术歌曲。在学习歌剧时,王志达会做很多案头工作,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学背景。这也帮助他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力量之声”组合的三位成员都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们来上海读书,而后扎根上海。20年间,他们见证了苏州河水越来越清澈、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的过程。苏州河上的龙舟比赛、市民在河畔漫游或跑步的身影,都让王志达深刻感受到苏州河越来越浓的人文气息。虽然王志达只从影视作品里看见过塞纳河,但是他对塞纳河,以及塞纳河所代表的巴黎城市精神非常向往,他希望有机会能到塞纳河左岸坐一坐,感受上海和巴黎这两座城市相通的、也各具特色的浪漫气息和人文气质。立足于上海,“力量之声”组合的成员们会走到大街小巷,感受日常生活中点滴的美好,留下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力量的“上海之声”,这些歌也引起了许多其他生活在上海的人的共鸣。正如《我们的上海》中所唱的那样:黄昏的每个街角弄堂,从来是温暖的模样,孩子们蹦跳着闻到了饭香,远方的游子找到了故乡……(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