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天敌 >> 平均一个月借阅8本书,浙江万里学院这个
通讯员郭妍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
网络图片
在人来人往的地铁上,一个清瘦的女孩靠坐在座椅一角,双腿间摊开一本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她慢慢翻动着页角。动人的文字牢牢抓住她的目光,以至于常忽略旁人微微诧异的眼神。置身于整个车厢都盯着手机的乘客之中,她经常成为被注视的对象。
“我不觉得尴尬,我想看书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她是浙江万里学院国际商务班的吴怡雯。
在前段时间该校发布的图书馆年度报告中,吴怡雯年借阅了96本书,平均每个月8本。
让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书可能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了。”
早上六点半左右起床,一有空闲时间,吴怡雯便“宅”在图书馆,诗歌、哲学、美学、心理学......各种各样的书籍,她都喜欢找来翻看。
慢慢地,看书成为了她戒不掉的一个习惯。空闲或者等待时,吴怡雯随手掏出的不是手机,而是一本书。
“看书,可以让我很快沉静下来,专注于此。”看书过程中的专注,久而久之也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为吴怡雯带来了不少益处。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喜欢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大多数人会先手机、电脑搜索,这样得到的信息往往繁冗复杂,难以准确评估,浪费时间。尤其在学术写作中,严谨性和条理性要求更高,这时候图书馆的书籍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里面内容更具有参考性。”
但查找书籍是个不小的工程,吴怡雯却不怕麻烦,常在一堆书里寻找一个知识点,“在寻找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自己不懂的知识,那正好一并学了。”
因为书籍常驻身边,吴怡雯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在接到一个任务时,需要对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根据个人经验和阅读体验产生有关联性的思考,这就需要知识体系的建构,阅读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均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她说:“这些奖励或许就是因为看书而带来的小小成就吧。”
吴怡雯
“巧读书”切勿“死读书”
吴怡雯有一个教师梦。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她现在做着几份家教的兼职,“并不是为了赚钱,我就是想去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从什么也不懂,到现在能跟学生家长清晰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家教这一路吴怡雯走得很艰辛。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学生顽皮难以管教;自己课业太多,经常在兼职的路上还在批改作业;为了第二天的家教课,一个人备课到深夜,而室友早已熟睡。
“在很累的时候,我总是猛然间想起书中的一句话或者某个故事,想着坚持、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坚持,吴怡雯又有了些“小成就”。
“有些人喜欢看书,但总是读个囫囵吞枣,看了便忘,问真正读懂了什么,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吴怡雯并不喜欢这样,她会记录下书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时巧妙付诸于实践之中。
大二开始,吴怡雯在一家小有名气的辅导机构当上了助教老师,她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获得同事一致好评。但由于自身事情比较多,暑假期间有点懈怠,吴怡雯第一次受到了批评。
“承诺过的事情就要做好,不要用忘记来当借口。”每一句批评的话都像针一般扎在她的心上。
最初,在伤心之余,吴怡雯还很生气,仿佛自己所有努力都付诸一炬。她希望找一个方式来沉静自己,于是选择了阅读。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呆上几个小时,阅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在书里找到了答案。
“书告诉我很多。当自己失败或者情绪化时候,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而是静下来去思考自己的原因。”吴怡雯说,如果是别人做错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沮丧,愤怒?其实是自己脆弱的环节被发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经常性的反省自我,加深自我认识。其实阅读和创作一样,就是一个自我治愈和完善的过程。”
网络图片
用心理学治愈自我;阅读哲学鼓励自我;翻阅美学,然后更好地布置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借鉴时尚杂志中的内容,学习穿搭……吴怡雯说:“把书里的内容运用到生活里,潜移默化中,就会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