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生活环境 >> 最早一位娱乐至死的古代帝王夏后启
作者:知北游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我们之前说了《四库全书》将它归为地理,有人却说它被列为禁书!。
一、上古祭祀之乐
古代的帝王都有很多娱乐项目秦汉以后的自不必说。
上古三代的时候,君主的娱乐似乎也很盛,至少从伏羲、神农之时就有各种乐舞,比如《乐书》《乐纬》等书里记载:伏羲之乐曰《立基》《驾辨》,神农之乐曰《扶黎》《下谋》,祝融之乐曰《属续》,黄帝之乐有《云门》《大卷》《咸池》,少昊之乐曰《九渊》,颛顼之乐曰《五茎》(一说是《六茎》),帝喾之乐曰《六英》(可能和颛顼的《六茎》是一回事),帝尧之乐曰《大章》,帝舜之乐曰《大韶》(《九韶》),大禹之乐曰《大夏》、商汤之乐曰《大濩》,周文王之乐有《象箾》、《南籥》,周武王之曰《大武》等等,总之古代帝王们各自都有乐舞。
根据古书记载看,古代帝王们的乐舞,主要不是用来娱乐自己的,而是用于祭祀,在宗庙等祭祀场所演奏歌舞,用来娱乐上帝百神以及祖先,这一点,从殷墟卜辞里就能看出来,殷人祭祀神灵祖先的时候用的乐舞就有《濩》和《万》,“万”就是后世典籍中记载的“万舞”,是一种集体舞蹈。
殷人的祈雨仪式的“雩”,写法是上面一个“雨”下面一个“舞”,表示用乐舞祈求神灵降雨,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也有很多帝王不是这么搞,而是拿来自己娱乐,而且非常沉迷,这就坏了,据说会导致丧身亡国。
二、启上天传乐
古书里记载最早一个娱乐致死而且危害国家的君主,就是夏朝的开国先君夏后启。
我们先来看看夏启娱乐用的歌舞。
1.《九辨》:“九”在古代是指多数,并不一定就是确实的九数,只是表示此中乐舞有很多阕或章节。
“辨”也写作“辩”,《归藏易》里称“帝《辨》”,就是上帝用的乐舞叫“辨”,伏羲的乐舞有一种《驾辨》,也是此类。这是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有歌词,所以《楚辞》里也有一篇宋玉写的《九辨》,就是模拟古《九辨》的形式而作。根据《归藏》的记载,这种乐舞属于五声中的“宫”的序列,是《九歌》的组成部分。
2.《九代》:古书里除了《山海经》,没有其他书里有这个名目,郭璞注认为是“舞九代马”,恐怕不可靠,其中“代”应该是“伐”字的形误,就是因为二字形近写错了。
《九伐》就是《九辨》,在古音里“伐”、“辨”是同並纽双声、月元对转音近的,即“伐”是“辨”的假借字,后人在抄书的时候误成了“代”。
3.《九招》:“招”就是“韶”,所以《九招》就是《九韶》,是传说中帝舜用的乐舞。
《竹书记年》里也有“夏后启舞《九招》”的记载。
4.《九冥》:这种仅见于《归藏》,是《山海经》和其他古书里没提到的。
其实“冥”就是“万”的假借字,《九冥》就是《九万》,也就是古书里说的“万舞”,《墨子·非乐上》引古书《武观》里说夏后启“万舞翼翼”,就是指这种歌舞。
根据《归藏》的说法,它和《九辨》都属于五声中“宫”这个序列,属于《九歌》的组成部分。
5.《九歌》:《九歌》应该是古人祭祀上帝百神用的歌舞。
应该有很多篇,不是准确的九篇,所以屈原模拟它作了《九歌》,是十一篇,也是祭祀上帝百神的内容。
这样可以知道,夏后启用的歌舞的确不少,《九辨》《九歌》《九招》《九冥》,至少四种。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可知,古传中夏后启曾经三次上宾于天,就是去朝见上帝,这大概的确是古传,《归藏易·启筮经》里就说:
“明夷曰:昔者夏后启筮: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皋陶占之曰:‘吉。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
就是说夏后启曾经乘龙登天,还找皋陶算了一卦,得了个“明夷”的卦,非常吉利,可以为四方之王。而他登天最大的收获,就是从上帝那里得到了《九辨》《九歌》《九招》等乐舞,然后下来就沉迷不已,不能自拔。
三、祭祀之乐向娱乐之乐转变
他甚至跑到高山顶上去奏乐,《海外西经》说的“大乐之野”、“大遗之野”,也就是《大荒西经》里说的“天穆之野”,为什么这么说呢?
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里已经说了,“乐”、“遗”声相近,是有道理,但不准确,因为“大乐”又称“天穆”是怎么回事呢?在古文字中“大”、“天”经常混用,比如商汤的日名“大乙”又作“天乙”,“大邑商”又称“天邑商”,这个倒是没啥说头,但是“乐”怎么又称“穆”呢?很可能“乐yuè”是“鸙yuè”的通假字,《尔雅·释鸟》里说:“鹨,天鸙。”郭璞注:“大如鷃yàn雀,色似鹑,江东名之曰天鹨,音绸缪。”邢《疏》进一步解释:“音绸缪者,《诗·豳风》云:‘绸缪牖戸。’取其音同,故读从之。”就是说“鹨”这个字的读音和绸缪之“缪”的读音一样,是读móu(古音读mù),现在的注音是liù,不是古音。
天鸙或天鹨就是今天所说的云雀,又称“告天鸟”,这种鸟的鸣叫声高亢嘹亮。
《正字通》里说:“鹨,俗呼‘告天鸟’,其鸣如龠,形丑善鸣,声高多韵。”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大乐之野”其实就是“天鸙之野”,天鸙又称天鹨,“鹨”和“缪”、“穆”的读音相同(比如“秦穆公”古书里又写作“秦缪公”),所以“大乐(鸙)之野”又称“天穆(鹨)之野”,起这个名字,就是取这种鸟鸣叫声高亢嘹亮而多韵,象歌乐一般。
天穆之野不是一片地上的平原,而是在一座高二千仞的高山之上,离天最近的地方,这种“野”其实就是崮类山。这种山在鲁西南一带特别多,比如吴王崮、抱犊崮等等,这种山都四绝孤立,雄伟高峻,而山顶上却是平的,上面有田地可以耕种,也可以住人,所以鲁西南一带有很多的“山顶村”,就是这么个原因。
夏后启歌舞的天穆之野,就是在这么一座崮类高山上。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一件事,就是夏后启歌舞其实也是在祭祀天神,他选择这么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而且把这个地方叫“天穆”,那么他奏乐的目的就是希望上帝百神能够听见,既是娱乐百神,也是娱乐自己。
从这一方面来考察,实际情况应该是,《九辨》《九歌》等歌舞本来是祭祀上帝用的专用歌舞,所以才被认为是上帝之乐,普通人是不能拿来娱乐的,而夏后启却拿来当做自己的娱乐项目,显然就犯了错误。
夏后启到高山上奏乐娱乐,还真就达到了目的,让上帝听见了,只不过上帝不是高兴,而是非常生气。《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管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这段就是说夏后启作乐过度,在野外举行盛大宴会,还钟鼓管磬齐鸣,万舞翼翼,结果真的传到了天上,上天(即上帝)“弗式”,“弗式”就是“不善”,也就是不喜欢、不高兴,把上帝给惹火儿了。
四、传乐的代价
惹怒了上帝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首先是夏后启本人,传世古书里没有记载他是怎么死的,而根据出土文献记载,夏后启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溺水而死。
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的《乾卦》里就说:“不仁者:昔夏后启是乘龙登于天,帝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坠之江。”
明确记载夏后启是因为乘龙登天而惹怒上帝,被上帝投进了深渊而死,就象共工坠入江中而死一样,属于“不仁者”。《淮南子·原道训》里说共工“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这里面说的“渊”应该就是“江渊”,也就是江,共工也是死于深渊里的。
《归藏》是战国时期作的一本筮书,可见至少在战国时代关于夏后启的传说中,他是被上帝投进深渊而死,和共工一样的下场,是上帝对他的惩罚。
这些记载说明,夏后启淫佚康乐无度,影响到了国家和后世子孙,可见是贻害无穷。
所以说,夏后启是三代历史上第一位娱乐至死的君主,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子孙和国家,可见过度娱乐、歌舞升平并非什么好事儿。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