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新京报记者何安安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前慢》(选自《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逝于年,享年84岁。他的一生,历经中国近当代的各种波折和苦难,但在他的作品之中,却丝毫看不到痛苦的痕迹。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浙江乌镇东栅人。陈丹青曾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源于佛教用语。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他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莫过于一首《从前慢》。木心(年2月14日-年12月21日)年,移居纽约仅两年的木心成了驰名台湾的海外作家。《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九月初九》、《爱默生家的恶客》……刊登木心文字的报纸副刊,一时洛阳纸贵,以“木心散文个展”创刊的文学杂志,成为二手市场上的顶级卖品。年代的《联合文学》主编、《印刻》文学创办人初安民回忆,三十年前的台湾是文学时代,“木心一下子就出来了”。在长达三十五年的重启写作生涯中,木心成就了不可忽视的智性声音。近日,“回到文学:木心先生重启写作三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在杭州单向空间(乐堤港店)举行,旨在向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浙江籍写作者致敬。系列纪念活动由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单向空间、木心美术馆和出版机构理想国共同主办,活动期间,包括陈丹青在内的十数位作家、学者,齐聚单向空间(乐堤港店),展开了多场精彩绝伦的对谈与讲演,两千多名读者从天南海北赶来,共赴追怀木心的文学周末。这场活动的展览部分自8月17日开展,包括木心雪句展与木心手稿展,展品中包括由木心纪念馆提供的名篇《哥伦比亚的倒影》的手稿长卷。而在上周末,主办方还以主题对谈、朗诵、影像观摩等不同方式,呈现木心研究和阅读的最新面貌,并最终以“木心文学之夜”暨陈丹青新书《张岪与木心》首发会为结。在三十五年后重看木心写作的时代意义,体悟了“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境遇,是如何肇始这一段书写的奇遇。散落于书店各处的木心影像木心游弋于京派海派之外他是还乡的非故乡之人一个作家和他的语境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对于像木心这样重要的作家来说,到底是“应时代和历史”还是“与时代和历史”?不同语境下,文学的记忆与领悟各不相同,在“语境”中回味木心,为“回到文学”木心先生重启写作三十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打开帷幕。在首场活动“文学对谈:语境中的木心——‘文学鲁滨逊’的再次起航”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沪上作家小宝、剧作家李静分别在不同的“语境”下感受木心。在孙郁看来,木心首先是一位无法归类的作家。因为正如他自己以为的那样,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用确定化的概念锁定在某个领域内是有问题的。因此他个人对“典型”二字颇不感兴趣。木心曾经说:“嵇康的文态风骨是‘典型’吗,我听到‘典型’二字便恶心”。孙郁认为,这可能跟木心的精神向度有关,所以他会说:“凡是主义都是别扭,主义就是闹别扭的意思”。阅读木心的文本,会让孙郁想到尼采,想起汉译佛经里表达对存在理解的方式。“木心先生的文章之所以好,从尼采、从释迦牟尼、从鲁迅那里都可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参照,特别是鲁迅先生的认知方式对他的影响很大。”孙郁说,这是一种对先验的认知方式的颠覆,以及他对世界的这种感知和描述的方法,所以用一般的文学史的概念无法将其归类,也导致了当代主流批评界对木心总体上的沉默。孙郁因为在北京长期工作的缘故,孙郁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