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雀 >> 云雀的繁衍 >> 爱鸟周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
41
届
爱
鸟
周爱鸟周起源
“爱鸟周”源于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定》。
年,国务院批准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明确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时间定为每年四月至五月初的某一周,在此期间各省、市、自治区开展鸟类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拯救和保护鸟类,从年开始,各级林业部门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爱鸟周”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重要理念、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爱护野生动物、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代爱鸟传统人们常说:“莫打三春鸟”我国劳动人民对于鸟类的认识和爱护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年),孔子提出“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史记·孔子世家》)的保护鸟类思想。西周王朝不仅注意保护雌鸟,而且也注意保护幼鸟。如:“祭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即雌性鸟兽)”、“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周礼》)。西汉(公元前年~公元25年)规定:“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孕育不得杀,壳卵不得采”等等(《淮南子》)。说明帝王王法规定,不准捕杀繁育的亲鸟,禁止掏鸟蛋。到宋朝,有关爱鸟护鸟的法令,有“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鸟,弹射飞鸟”(《续资治通鉴长编》)。至元代还规定了“严禁狩猎天鹅、鹰隼”的法律。
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因此,保护鸟类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年2月,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其中鸟类原名录种未变,20种新增一级、种新增二级,共种鸟类纳入新名录,有国家一级92种、二级种。在此特别提醒饲养鸟类的时候要慎重,很多鸟类随着保护等级提升为国家重点已经不被允许私人饲养了,如鸿雁、哥百灵、云雀、画眉等鸟类。让我们一起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